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成都常住人口1404.76万 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7-11  发稿编辑:景秀丽

       ●成都市近郊第二生活圈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
       ●成都市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7月4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关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404.76万人。这次发布的数据,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人口密度为1159人/平方公里
       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市主城区常住人口达529.54万人,比2000年增加182.4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也比2000年增加6.5个百分点;近郊的第二生活圈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常住人口为429.63万人;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常住人口为445.59万人,比2000年447.62万人减少2.03万人。
       成都市人口的居住已向中心城区聚集。全市人口密度为1159人/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为11388人/平方公里。其中,武侯区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为14451人/平方公里,大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391人/平方公里。
 

       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
       此次数据还显示,十年之内,成都市家庭户户数增加较快。2010年全市家庭户达到454.71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116.76万户,增长34.55%,平均每年递增3.04%。
       据悉,家庭户规模是指平均每户的家庭人口数量。在常住人口中,成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低于全省(2.95)和全国(3.1)水平,比2000年减少0.35人。在14个(缺长春)副省级城市中,由低到高排列成都位居第七,高于深圳、厦门、宁波等地。但根据第四次、第五次和本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成都家庭户规模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主要是由于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受征地补偿等政策影响,农村分户现象较为突出等因素所致。
 

       老龄化进程加快
       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长52.4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00年的7.96%上升到9.71%。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该国家就已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按照这个标准,成都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其老龄化水平比全省的10.95%低1.24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8.87%高0.84个百分点;在14个(缺长春)副省级城市由高到低排位中居第4。
       成都市统计局相关人士判断,未来10年,成都将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10年平均每年将有16万人进入老龄人口,预计2020年该市老龄化水平将突破15%。”人口老龄化将给城市发展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譬如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加大,并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四川在线)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