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稳健货币政策环境下的信贷支农取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5-23  发稿编辑:景秀丽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今年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向,也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取向。这对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识统一,行动果断,把加强资金组织,加强信贷管理,优化总量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抓好资金组织,实现稳步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筹集支农信贷资金的形势不容乐观。为确保存款的有效增长,一是要加强借款企业资金账户的管理。建立企业资金归社率制度,将企业资金归社率纳入考核企业次年借款的参考依据,以促进企业贷款资金的及时回笼,提高和稳定企业账户资金。二是要充分捕捉信息和发挥自身优势,以增加吸储渠道,扩大存款客户群体。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缩短与商业银行的差距。四是要建立“同业竞争力策略分析报告”制度。
       把握信贷导向,助推结构调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确定科学的信贷业务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扶持方案。第一,在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的过程中,要为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第二,要进一步做好小额信贷业务,将信贷资金优先用于农业贷款,满足“三农”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第三,在信用户评定和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稳住农村信贷主阵地,改善信贷服务,为农业新一轮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第四,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要求,重点支持中心集镇、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基础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第五,量身定做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满足新农村示范片、现代农业示范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经作种植基地建设,促进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和特色产业品牌化的发展。第六,大力支持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优质客户的社团贷款发放工作。第七,支持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金融服务。
       抓住机遇,优化信贷结构。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切实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主动适应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新要求,准确把握“总量控制,节奏合理,结构优化,投放均衡”的信贷投放基调,使整个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握三台县“十二五”县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构建全县农村信用社多元增长极。
       拓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来源。县级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水平低,必须充分挖掘和拓展这部分的潜力与空间。要在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同时,把富余的资金适当用于货币、债券、同业存放市场。抓住市场回暖机遇,大力发展新兴市场类业务;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力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承接产品转移和绵阳科技城建设、成渝经济区跨越发展、西部综合效能枢纽建设、扩权强县、启动内需等系列机遇,实现突破;用足用好非信贷资金,建立积极、灵活的投资组合,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提升资金运作收益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