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三台县刘营镇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该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再谱新篇,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13%以上。这是继2009年荣获年度考核全县第二名后该镇实现的又一突破。
2010年,三台县刘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文化兴镇、和谐稳镇”战略,按照建好一个中心城镇,打造好两条经济走廊、建好三条产业发展带,发展好四大重点产业、争创五个一流“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主动作为,谱写出一篇又一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
——灾后恢复重建推进扎实。“5.12”强烈地震后,该镇城乡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通过艰苦努力,现在,该镇2406户农房和城镇住房重建、7377户农房和城镇住房加固维修已全部完工,并按政策兑现资金补助。总投资达1.6亿元的108项食用菌等产业、卫生院等服务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87项,其余21项也全面启动。
——平安稳定工作卓有成效。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五五”普法和法制政府建设,狠抓了安全和信访维稳。“五五”普法工作代表全市、全县接受了省市的检查验收,并得到省司法厅厅长刘作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东等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菩提村被国家司法部和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市长、县长公开电话,领导接待批转信访案件等多项指标比上年下降35-60%。实现了全镇全年无邪教活动、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新亮点。以映河、马家等8个村为重点狠抓了高产攻关田建设,以青龙村生猪养殖合作社为重点狠抓了“六坚持、七统一”技术推广,以梁坪等12个村为重点狠抓了辣椒产业发展,以“绵三”公路沿线为重点狠抓了大棚蔬菜发展。2010年,该镇高产攻关田和高产示范面积分别达到700亩和1.5万亩;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出栏肥猪总量突破2.6万头,社员实现返利18万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目前正在申报“全国50强生猪养殖合作社”;无公害辣椒和大棚蔬菜种植分别达到8000亩和350亩,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2010年,该镇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和上交税金分别突破44000万元、13000万元、3900万元和600万元,各项指标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20%。成功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曹氏榨菜加工企业和投资7000万元的四川泰兴源房产有限公司,汉宫花园一、二期建设即将动工。还有恒昌制衣和豪德胜鞋业这两家规模较大企业也即将入驻。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迈出新步伐。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成立了新的工作机构,狠抓了制度、机制建设;为环卫工人、城管人员添制了统一服装;对城镇街道和农村公共场所实现了每天和定时清扫保洁;组织党委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干部到芦溪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投资400多万元在城镇进行“四害”灭杀,对城镇和农村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治理,对武显街和大围坝“十里长街”进行硬化。该镇垃圾分类处理和菩提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得到省、市、县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社会事业推进创佳绩。“两基”教育推进扎实,代表三台顺利通过省上检查。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创省优”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并作为北路片区现场会现场,接受龙树等近10个镇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参观学习。劳务开发取得实效,镇长赵亮11月9日在市上召开的劳务开发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党的建设实现新突破。以“创先争优勇当时代先锋、科学发展建设产业强镇”为主题,以“四联四访、双诺双评”为载体,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创先争优”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抓出特色。11月19日,参加全县“创先争优”现场会的 100多名分管党务的镇乡党委副书记和县级各部门的负责人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哲的带领下到该镇进行实地参观,给予高度评价。文化工作常抓不懈,应邀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代表和省农村报头版头条的宣传,该镇榜上有名。该镇还落实专门人员对刘备在此屯兵扎营等重大历史进行挖掘。镇长赵亮撰写的《关于刘营镇打造蜀汉文化特色镇发展近郊旅游的探索与实践》被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内刊印发,并被多家媒体采用。该镇为对丰厚历史文化进行传承而编写、赠送的《蜀汉古镇之神秘刘营》一书已完成印刷。“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开展有效,40多名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为3名绝症病人捐出的爱心款已高达6.6万元。征兵工作被市政府和军分区评为“先进集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