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安县科学重建织就交通路网新格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1-17  发稿编辑:景秀丽

       2010年,在安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绵阳市交通局大力支持下,安县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总体目标,充分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负重奋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发挥了灾后重建交通先行的作用。
统筹兼顾,全面构建安县交通新格局。
       2010年,安县交通局根据“十一五”规划和交通灾后重建目标,科学谋划发展之路,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发展的思路,抢抓灾后重建和辽宁援建机遇,多方协调争取项目,严格管理推进项目。
       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年共新(改)建道路331.34公里,完成投资127224.32万元,其中:新建辽安路一级沥青砼路面30公里,改建乡道及以上沥青砼路面 143.13公里,水泥砼路面158.21公里。完成村道路面硬化403.5公里。目前,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交通枢纽和以辽安路、永安路、成青路构成的“金三角”骨干路网框架已经实现通畅,县域半小时车程可达3/4的乡镇,彻底打破了制约安县腹地经济发展瓶颈,为以交通走廊带动形成产业走廊,带动周边乡镇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编制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抓住成绵高速公路复线和成兰铁路穿越安县的契机,根据安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县内交通流通需求,科学编制了安县“十二五”交通事业发展规划初稿,将形成以花荄、秀水、塔水、桑枣和睢水五大集镇为重要节点,以新确定的一、二级公路为骨架的“四纵两横二环二支线”路网新格局,交通管、养、运职能将更科学、更规范、更人性。辽安路、墩秀路、安罗路复线等重要道路正在积极争取纳入省市干线规划范围。


       尽责尽力,做好应急抢通保通工作。
       全力确保“生命线”畅通。去年8月2日凌晨黄土大桥垮塌后的第二天,就与北川县交通运政部门联系,及时修建便桥并开通了黄土盐井至黄土城区3条线路的临时公交车;“8.19”先林大桥垮塌后立即对界牌青安渡大桥和桑枣梓潼大桥进行封闭管制,并投入4辆农村客运和4辆城市公交车,开行应急农客班线和临时公交线,两座封闭桥梁的便道均于10月30日前竣工通车,及时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
       洪灾后重建有序展开。洪灾后,该局又积极规划水毁恢复重建项目17个,预计总投资3.79亿元。其中:道路重建项目15个,里程215公里;村道打捆1个,里程156.6公里;桥梁打捆项目1个。目前,墩秀路、秀茶路零星维护工程已经完成,重要路段正在进行地勘和设计方案论证;新增危桥加固和重建项目正在检测和设计单位比选之中。


       探索创新,促进行业管理再上新台阶。
       项目监管规范有效。对重建项目从立项、可研、设计、征地、概算、招投标、施工、验收到结算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养护工作成效明显。为管好用好完工项目,做好道路重建项目的整合、提升、转化,最大限度的发挥重建成果效益,安县交通局及时落实人员,建立制度,完善措施,检查考核,逗硬奖惩,全力打造“畅、洁、绿、美、安、舒”的公路环境,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去年上半年全市公路养护评定大检查中安县排名第三,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圆满完成了假日及日常旅游运输工作;无较大事故和因管理责任造成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发生;无源头管理责任事故发生,统计内共发生一般责任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道路客运总行程870万公里,百万公里行车责任频率为:事故0.1次、死亡0.1人、受伤0人、经济损失1.3万元,以上指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之内;监管到位、管理规范,水上交通、公路养护和工程建设施工均没有责任事故发生;严格监督,抓好了对农村客运源头的安全管理。
       “三乱”治理成果巩固。全力推进城乡道路交通治理工作,全县公路“三乱”治理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没有出现反弹。截至去年10月底,共查处各类路政案件77起,其中许可案件39起,路政案件的查处率达98%,重大路产损坏恢复率达100%。对省道、县道公路建控区内529户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了详细调查统计,建立了相关台帐和电话联系卡,印制并散发了10000余份致公路沿线各单位、群众的公开信。截至去年10月底,共检测货运车辆15.22万辆,其中超限车辆6.12万辆,冲岗逃避检测车辆2900余辆,劝返车辆2350余辆,卸货2330余吨。
       运输市场逐步规范。大力恢复和发展农村客运,整治城区交通秩序。一是加快花荄客运枢纽中心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二是以整顿和规范为重点,加强道路客货运输市场监管。三是加强维修行业管理。深入开展汽车维修市场整顿,对全县维修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占道经营22处、超范围作业5家。目前,全县机动车维修一级企业1家(待市运管处审批),二级企业17家,三级企业184家,市场规范有序。
       执法水平上等升级。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把行风整顿的重心延伸到基层站所。落实考核评议制度,开展执法案例分析、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执法文书制作和管理,提高了执法水平。严格按照省政府“十不准”、省厅“六不准”规定,抓好行政复议和执法监督,确保了没有错案和行政赔偿案发生。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