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兰有斌:一个法官的乡情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1-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四川省江油市九岭镇,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白手起家,种植蔬菜,年总产值达200万元,目前他不仅在九岭承包土地300亩,还在江油市大康承包土地400亩,全力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为“王大胆”的王勇。
       面对成绩,王勇说:“如果当初不是采纳同村兰法官的建议,哪有我今天!”王勇所说的兰法官,就是老家住在江油市九岭镇中河村“兰家大院”的江油法官兰有斌。
       九岭镇是江油的近郊乡镇,因此,双休日兰有斌一般都回老家“兰家大院”去看看老母亲和其他住在乡下的亲人,顺便在村民中以案说法,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为乡亲们增收致富出谋划策。
      几年前,江油市人民法院政治处副主任兰有斌在村中普法时,在田埂上碰到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王勇,兰有斌曾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当过16年边防兵,因此很快跟王勇聊了起来。王勇说:“在部队呆了几年,现在回来,真不知该干什么好。”兰有斌问王勇在部队主要干什么,王勇说:“种菜。”兰有斌说:“那你就干老本行噻!九岭镇马上就要打造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了!”
       王勇闻讯大喜,在兰有斌和他弟弟、中河村党支部书记兰友军的帮助下,积极发展种植业,刚开始时,王勇只在家中的承包地种菜,终嫌地少,就从别人那儿承包五六亩地种,当年就纯赚三四万元,尝到甜头后,王勇一下子把中河村20多亩田地承包下来种植蔬菜。
       “土可生白玉,地能产黄金”。 中河村地处江油、绵阳之间,田野平旷,土地肥沃,适宜种蔬菜。为了做大做强,王勇还到成都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后,王勇决定走无公害蔬菜种植之路。
       蔬菜种下后,江油法官兰有斌和村、镇两级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遇到什么疑问,王勇除了请教外,还常常购买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看。即使现在,他学习技术的劲头一点儿不减当年。
       第一年,王勇种菜喜获丰收。王家第一次有了余钱。村民们发现,种蔬菜比种粮食划算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是,蔬菜种植很快在中河村推广开。村民在种植蔬菜中遇到什么问题,便不约而同地到“兰家大院”来向江油法官兰有斌和村支书兰友军咨询。“兰家大院”成了村里种植蔬菜的“业余技校”和“信息中心”。
       尝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甜头后,王勇逐年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有了足够的本钱后,他投入80多万元,在九岭承包300亩,以种反季节蔬菜为主,销往成都等地;投入60多万元,在大康承包400亩,以种常规蔬菜为主,成了我市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
       经过努力,中河村目前已发展为“四川省首批生态园区”、“绵阳市科技示范村”和由江油市政府命名的“蔬菜专业村”,粮经结构达1:9,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复种面积4000亩,反季节大棚蔬菜880亩,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七寸参”胡萝卜、辣椒、韭菜等蔬菜成了村里的主导产品,畅销四川省绵阳、广元、成都、巴中等地。
       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期间,给王勇的蔬菜种植业带来了100万元的损失。地震后没有蔬菜种子,镇党委、政府就向江油市农业局申请,终于弄到了蔬菜种子,使王勇的种植业得以继续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知名蔬菜种植大户,王勇决定在种植技术和蔬菜销售上多多帮助乡亲,让大伙儿共同走上致富路。
       在王勇承包的700多亩土地中,有172亩种植大棚蔬菜,其余露天种植常规蔬菜,露天种植的风险比大棚大。每年,王勇都要在当地聘请100多名村民种菜,光劳务费,每年就要支付70多万元。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里,还学了种植技术,皆大欢喜。
       就这样,在江油市人民法院法官兰有斌的帮助下,王勇通过集约土地,扩大规模,科学种菜,阔大销路,一步步走向成功。目前王勇正打算在品牌化、超市化上下功夫,把江油市的优质蔬菜销往更远的地方。
       因为采纳了一个江油法官的建议,王勇从一个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贫困户发展成年总产值达200万元的蔬菜种植大户,他走过的路对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增收都有借鉴作用。愿更多的农民朋友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走上致富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