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6年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经营机制转换,现有营业网点41处,在岗员工260人,到2008年9月末,资产总额167585万元,比1996年与农行脱钩时增加143255万元,增长589%。各项存款131265万元,增长114619万元,增长688%;各项贷款余额74190万元,增长67859万元,增长1072%;不良贷款占比11.4%,减少57.6%,减幅达83.4%。提取呆帐准备2275万元,增长2146万元,增幅1658%。实现盈利666万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25倍。
改革开放以来,联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下,逐步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其存贷规模占县域金融50%以上,市场份额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一倍,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政表彰。连续十多年无事故和案件发生。2005年获省银监局防案工作先进单位,获全省信用社先进党组织。2006年,率先在全市实现统一法人经营机制转换,取得了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果;联社从五级联社荣升为三级联社。2007年,联社跃升为一级联社,等级晋升在全省排名第五,获省联社等级管理考核排名晋升特别奖,实现二年升四级的跳跃式发展。
抓形象建设,促业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联社从强化宣传入手,对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服务方向、市场定位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使梓潼信合在全县家喻户晓。同时,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切入口,不断加强职工培训和教育,着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了一支具有吃苦精神、敬业精神、开拓精神、战斗力强的职工队伍。职工中党员占8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7%,具有中级职称达100余人。2005年联社建成市级文明单位,辖内机构建成县级文明单位27个,占机构总数70%。形象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抓班子建设,促机制转换
梓潼联社始终注重班子建设,联社领导班子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班子成员作风务实深入,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工作,从实践中发现、总结和解决问题,制定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办法和措施,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强。班子建设促进了联社机制的转换。
抓内部管理,促安全运转
梓潼联社十分注重内部管理,按照现代银行经营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严密的内控制度,完善、规范了各种管理行为体系,加大了稽核检查力度,使内部管理日益规范严密。
抓信贷管理,促不良双降
改革开放以来,联社从强化信贷管理,防控信贷风险入手,不断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资产质量,不良贷款占比从96年行社分家时的69%下降到现在的11.4%。对全县清理出的1500多万元违规贷款实行工资挂钩清收,十年来,共清收回各类挂钩贷款1200多万元,惩制了违规行为,严肃了信贷纪律,杜绝了乱放贷款行为。对大额大户贷款,坚持贷后跟踪管理,加大监控力度,降低风险。
抓增收节支,促效益提高
联社始终把增收和节支作为提高效益的关键,长期坚持大额费用集体审批,房屋购建、车辆购置、电子设备、大宗物品采购按规定程序公开招标;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公开透明。联社连续五年实现盈利,盈利额累计近2000万元。
抓服务“三农”,促经济发展
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坚持支农服务方向不动摇,近年来共投放小额农户贷款10多亿元,惠及农户10万余户;投放农业结构调整贷款4.5亿元,支持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放贷款24500万元培育了生猪、蚕桑、苎麻等产业化基地28个,建成专业合作协会10多个;贷款5个亿支持了全县个体工商户、种养加工大户和民营企业发展;贷款2个亿支持乡村公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五网络、五体系”新农村建设;贷款2亿多元支持国道302、七曲山风景旅游区、县城旧城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抓基础工作,促改革进程
在抓好业务经营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一是全面增资扩股,壮大资本实力。按股份合作制要求募集了2135万元股金。同时,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县政府无偿捐赠土地资产6000万元,争取央行专项票据2998万元。二是于2006年率先在全市完成统一法人改革工作,实现统一法人开业。三是全县信用社机构网点办理了89宗合法有效的产权证,解决了多年来历史遗留问题,明晰了信用社产权。四围绕两个核心竞争力打造,不断完善各项内控办法,努力转换经营机制,重新修订了劳动用工改革办法和薪酬制度考核办法,完善了经营机制转换方案,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改革总体构架,专项央行票据兑付也正在积极申报之中。
抓抗震救灾,促优质服务
在今年特大地震灾害中,联社沉着应对,果断处置,全县信用社员工无一人伤亡,资金、重空、档案未造成损失,灾后第四天率先全面恢复营业,及时为群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代理政府发放救灾补贴2.5亿元,并积极行动,支持农户重建,对农房重建户进行评级授信,发放抗震救灾贷款1840万元,受到当地党政好评和群众欢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领导身先士卒,职工坚守岗位,内退职工争当志愿者。共产党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全体员工踊跃捐款献爱心、体现出了信合员工无私无畏精神和高尚情操,先后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有20多名职工受到省、市和当地党政的表彰。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