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5·12”特大地震考验的绵阳,迎来了震后首个旅游“黄金周”。经过四个多月的恢复重建,我市受损较轻的景区、景点已陆续向游人开放。“十一”黄金周,娱乐风洞、仙海风景区、梓潼七曲山大庙等景点,游人如织,欢乐如潮。尽管受到“5·12”特大地震的影响,但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市仍然接待游客42.2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8.9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3.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81.18万元,且没有发生一件旅游安全事故。42万游客饱览绵阳美景。
娱乐风洞体验“漫步太空”
国庆大假期间,慕名而来绵阳科工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截至4日,娱乐风洞共接待了700名游客。客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遂宁、南充等省内城市,少量游客来自省外城市。据了解,“5·12”特大地震后,科技博物馆、娱乐风洞、球幕影院受到了重创,在我市积极恢复重建下,娱乐风洞在国庆前就恢复了正常营业。
近郊游、短线游受市民追捧
地震灾害对我市主要旅游资源大县北川、平武、安县、江油损毁严重,部分景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这促使大多数游客选择了近郊休闲游。市民纷纷前往城区各大公园、附近景点和城郊农家乐,休闲放松,体验乡村生活。据绵阳旅游集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日下午,城区四大公园共接待了35.76万人次,其中:南山公园接待了3600人次,西山公园接待了1.8万人次,人民公园接待了24万人次,富乐山公园接待了9.6万人次。与震前比较,各大公园客流量略有降幅,但近郊游热度仍然不减。同时,仙海景区以自行车休闲环湖游和水上游乐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仅10月1日就接待游客5260人次,同比增长9.58%,旅游收入33万元,同比增长129.27%;三台县有农家乐163家,乡村旅游已形成市场,黄金周期间,三台县共接待游客12.15万人次,旅游收入2013.5万元,同比增长21.32%。
民俗活动提升景点吸引力
为了提升景点的吸引力,我市各景区在民俗文化上大做文章。梓潼七曲山景区开展了《百车祭祀》、《七曲神韵》、《七星赐福》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安县罗浮山羌王城的羌族沙朗歌舞、羌族婚俗表演、羌族篝火晚会则令许多游客流连忘返;江油窦圌山景区则准备了过三品桥、拜百味皇林、观铁索飞渡、看梅花桩表演、游云岩寺等民俗活动;盐亭嫘祖陵景区和玉龙山景区开展了民间祭祀活动。黄金周期间,仅七曲山景区就接待游客21265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7万元,被业界认为是地震后的旅游奇迹。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是“5·12”特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旅游黄金周。做好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让市民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对加快我市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推动全市灾后重建,恢复广大国民对绵阳的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游客对绵阳旅游灾后重建工作的认可,游客信心的逐渐恢复将促使“十一”黄金周成为绵阳震后旅游市场恢复的转折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