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油市农村信用社以全面发行蜀信卡为着力点,以拓展代理业务为突破口,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不断加大存款工作的组织、考核、宣传力度,推行全员营销,抢抓“三大机遇”,落实“三个到位”,实施“三项创新”,各项存款大幅攀升,突破38亿元大关。截止8月末,全市信用社各项存款381213万元,比年初净增118630万元,增幅45%,完成全年力增任务40000万元的297%,其中储蓄存款289045万元,较年初净增50400万元,增幅21%,存款净增额、市场占有份额均居江油市金融机构之首。
抢抓机遇,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江油市列为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后,全市农村信用社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创新金融服务和贷款品种,全面推广“四通两乐”、“跨越通”信贷新产品,广泛开展金融进社区、金融进企业评级授信活动,成功举办3.6授信会,现场向168户企业、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种养殖户授信4.4亿元,大大提升了农信社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以全省农信社开通SC6000系统、全面发行蜀信卡为契机,通过轮番组织培训,分层次重点营销,精心制作绵江路固定大型广告、公交车流动广告、开辟信合剧场,印发各类宣传资料,赠送信合标识小礼品,播放蜀信卡业务知识录音带、录像带等,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共营销蜀信卡 14683张,POS机刷卡交易量达2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存款增长。5.12特大地震使江油成为重灾区,全市农村信用社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时间恢复营业,为政府分忧、为灾民解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向60多万灾民发放了第一批救灾补助款2亿元。为解决灾区农户居住难题,联社及时制定了《做好农户重建家园贷款工作的意见》,全市信用社积极深入11万户受损农房进行摸底调查核定,并积极与市政府协商,达成共识,建立农房重建风险基金,已发放抗震救灾专项贷款7476万元,其中农房重建贷款1096万元,企业恢复生产贷款4349万元。争取到农房重建和灾民生活补助款8.6亿元存入农村信用社,大大增强了资金实力。
落实“三个到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根据省联社打造“两个核心竞争力”和办事处提出的“六个全面提升”的工作要求,明确提出了全市农村信用社“八个全面加强”的工作措施,及时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制定了考核办法,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头,为组织资金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牢固树立靠服务增存、靠服务赢得客户的理念和全员营销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初对各社网点进行了规划,制作了统一的业务宣传架和资料,全市信用社信贷办迁至一楼临街办公,全面实施信贷“阳光工程”,建成了全绵阳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联社信贷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集约化管理,为广大客户提供存款、信贷、结算、理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有效提高了同业竞争力。全面推行了晨训制,继续深入开展了“十佳储蓄所”、“文明优质服务标兵”、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提升了全员的优质服务水平。今年以来,联社把代理业务作为存款和收入增长的突破口,邀请太平洋寿险、永安财险讲师、农行一线营销员工对兼业代理保险、营销知识进行了全员集中培训。开通了金财网,开立了江油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专户,各项代理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止8月末,全市信用社共营销太平洋“保得利”分红性寿险19754份,组织资金2000多万元,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首次实现160万元,占1-8月财务总收入的1.94%,财政、医保款等资金余额达3亿多元。
实施“三项创新”,激发增存工作热情。制度创新。制定《江油市农村信用社资金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了个别社有资金无市场、有市场无资金的难题。考核创新。全面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重新制定了机关员工、信用社考核办法及主办会计考核办法,将存款任务层层分配到社、到岗、到人头,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按季考核,按期兑现奖惩,极大地激发了全员揽储的积极性。措施创新。抓住打工户回乡探亲时机,积极上门预约存款、催收贷款,通过电话联系、邮递等方式营销蜀信卡,实现“异地打工,家门口取钱”承诺,促进存款增长。落实业余揽储任务,仅机关就组织业余揽储2000多万元。全面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特色化服务,向目标客户提供大小钞,专车接送现金等措施,进一步挖掘潜力,培养黄金客户,带动存款快速增长。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