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记游仙区法律服务中心共产党员方雪平


党性在历练中闪光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4-22  发稿编辑:
        编者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真情、用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为我们塑立了一面旗帜,值得学习。
        方雪平,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年轻女性,一个普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从业八年多时间,经办了三百多件案子,足迹遍及游仙区每一个乡镇,化解了无数纠纷,给很多人讨回了公道。同时,作为一个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负责人,她开拓进取、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带出了一支高质量、高效率、敢打硬仗的法律服务队伍。
          从业艰难
        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就那么几步。1996年是方雪平一生中命运的转折点。当年,游仙区司法局党组决定把薄弱的法律服务工作抓起来,抓出成效,便决定把机关的部分行政人员充实到法律服务第一线。时年28岁的方雪平当时已经在司法行政机关里工作三个年头了。下派名单一公布,很多人找局领导说情,不愿放弃舒适的生活到业务部门去。谁都不会想到一向沉默的方雪平居然会主动提出要到业务部门去,下去的理由很简单:趁现在年轻下去锻炼学点真功夫。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方雪平一到了游仙区律师事务所就面临三大难题:1、业务不熟,法律知识欠缺;2、人太年轻,面带稚气,难以让人建立信赖感;3、无律师执业证,只有实习律师证,从业受到很多限制。1996年、1997年、1998年,她连续三年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并先后自费到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地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这时她才正式跨过了律师从业的门槛,正式进入了律师的行列。
        她虽然年轻,但办案特别认真、敬业,敢于碰硬。在实习律师期间,方雪平或单独、或协助别人承办了不少诉讼、非诉讼案件。也赢得了不少当事人的信赖。发生在平武县南坝乡的一起医患纠纷,受害方通过熟人找到了方雪平,要请她作代理人。方雪平耐心地聆听了当事人的陈述,详细阅读了案件材料,由于第二天要开庭,还有重要证人需走访。她立即决定,当天赶往证人所在地——平武县南坝乡某村。路途中天已经黑了,一辆破旧的拖拉机载着她和所里的另一位同志在半山腰上颠簸,山下是黑黝黝的万丈深渊,随时都有命丧山崖的危险。到了目的地,她立即找了证人作了调查笔录,忙完工作已是深夜十二点了,她全然不觉疲劳和饥饿。第二天出庭,她以详实的证据,逻辑严密的发言,赢得了当事人和旁听群众的啧啧称赞。
        她的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她很快打开工作局面,1996年、1997年她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997年她个人业务收入突破五万元。1996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她政治生活的里程碑。
        勇挑重担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信念的不同。作为一名新的共产党员,方雪平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业务上她迅速提高,思想上不断地成熟。1998年年初局领导找她谈话,“游仙区法律事务所中心”前期的亏损近三万元,人员呢,只有三个并不稳定的聘用人员。这副担子有多重,她想象得到。局领导允许她在三天内答复。第三天,她主动找到局领导表了态:“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试试吧,一年为限,行,我继续干;不行,我主动辞职。就这样,她挑起了这副沉重的担子,至今也没能放下。
        锐意改革  重树形象
        她选用人员,她从几个候选人员中选了一个行政人员,接收了一个聘用的业务骨干,这样,一支由2名行政人员,4名聘用人员组成的法律服务队伍初步形成;在市国安局找好了办公室,开办需要资金,租房,购置办公桌椅、办公用品需要资金。同时还要应付债主的催逼,那时的方雪平,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
        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搞业务挣钱上,只有抓好这一点,才能让该所从经济的困境中走来。于是她率先带头联系顾问单位,拓展案源。接手一、两个月,就成功受理近10个案子,资金上稍微可以松口气了。但六名工作人员却是一盘散沙,自由散漫,收钱不入帐,打白条等现象普遍存在。
        怎样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方雪平学习了管理方面的书籍,想了种种方法。最后决定:一手抓纪律建设,建章立制,一手抓思想建设,统一思想。做得好的表扬,违规违纪的坚决惩处,毫不手软。1998年,全所业务收入突破16万元,1999年至今,业务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游仙区,“游仙法律事务中心”家喻户晓。
服务为民  乐于奉献
        从事法律服务,就要有“服务为民,乐于奉献”的思想。方雪平从加入这一行起,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对新进所人员鼓励他们自学法律知识;对缺乏办案信心的人员,她亲自传、帮、带,她自己的案源,几乎90%都与所内人员合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内很快成长起来一批精通业务、思想素质高的业务骨干。对外,扩大宣传力度。
        与绵阳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田园法制”节目。此外还经常组织人员到各乡(镇)、社区和绵阳文化广场搞法律咨询。2002年下半年游仙区成立了”游仙区法律援助中心“,当时没有经费,场地和人员,于是司法局党组决定将“援助中心”设在方雪平负责的法律服务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经费同样是自己解决,这样,方雪平头上的担子无疑又增加了一倍。在搞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她还得搞好法律援助工作,但她天生不服输的性格让她选择的是迎难而上。当年下半年,她带领全所完成法律援助案件23件,2003年完成52件。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政府没拨一分钱的情况下完成的,其困难可想而知。
        对待当事人,她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始终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1999年的一天,法律服务所来了一位行色匆匆的妇女,方雪平耐心的接待了她,原来她的女儿在汕头打工遭遇车祸,车方不拿钱,目前她女儿已躺在医院,残留的一条腿如果无钱救治的话,也将锯掉。方雪平听了后,当机立断接下了这个案子,并跟她约好第二天就出发到汕头处理这件事。为了给当事人省钱,她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硬座,路上吃的是冷馒头,喝的是白开水,日夜兼程赶到汕头。她顾不得路途劳顿,立即到医院见了伤者,了解情况。与主治医生联系,了解病人医治情况,让医生放心恢复治疗,钱马上会到位。然后到出事地点,观看了地形。再到交警部门,找到了承办人员,刚开始承办人员很不耐烦,问,才知原来是当事人的亲属因车方不拿钱就会纠缠交警,不让交警办公,当时双方已闹得很僵。方雪平了解了情况,向交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讲了事态恶化会给双方造成的损失,提出建议,让交警多做车方工作,交警终于接受了她的建议。第二天,医院就收到了交警部门汇过来的4万元医治费,受害人唯一的一条腿总算保住了。受害人及亲属当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汕头工作期间,方雪平为了给当事人节省钱,不舍得住旅店,而是跟当事人的亲属挤住工棚。
        这就是她,始终视当事人的需要为她的工作之重,忘我地工作。
        在2002年盐亭的一起医疗事故处理中,方雪平依然体现了当事人利益至上的工作原则,为了把事情处理好,她查阅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次前往调查。调解当天,她声情并茂的讲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直到凌晨2点,双方就赔偿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达成了一致意见。受害方获得了17万元的赔偿。但作为承办人员,她只收取了极少的代理费。
        她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正直刚毅、朴实无华。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历时8年,依然扎根基层,在实践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她坚定的党性正是在一次一次实践的历炼中闪出耀眼的光芒。                                                (本报记者  陈斯)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