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实审前调查明确重点。项目实施前,要求审计人员关口前移,做好审前调查,深入相关单位了解情况,提前获取第一手资料,必要时开展审前培训。通过查看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等有关文件及与相关人员的交谈,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职责、行业特点、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收入来源、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
二是审计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运用座谈了解、问询等手段,揭露和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滥用职权、违规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同时,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或领导干部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情况,做到“三个区分”。
三是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审计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逐步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要有根有据,对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对审计未涉及、证据不充分、依据不明确、责任不清楚、职责超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对应该评价的事项,还要充分听取被审计责任人和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的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保证审计评价的准确性。
四是强化审计整改监督。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和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严控质量促进整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强化审计质量全程控制、跟踪回访审计决定执行情况,检查纠正事项,落实审计整改任务台账,形成以审促改的良好局面。及时将审计结果报送地方党委、政府和经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使领导层及时掌握审计情况,使各成员单位共享审计成果。(邱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