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精”字上下功夫。彰明镇转变思维,从过去帮扶捐资捐助搞慰问的传统思维,转向深入72户贫困户225名群众调查研究,分析致贫原因、解决突出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帮扶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采取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各种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通过整合资源和资金,大力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840万元的小农水建设项目,受惠贫困户达40户。充分利用农旅融合、强化产业支撑,由帮钱帮物向帮思路帮技术帮项目转变,增强扶贫“输血”功能。目前,已向72户贫困户捐资3万余元,为12户贫困户办理了大病救助和医疗保险,为3户贫困户办理了低保,为15户28名贫困群众联系了就业岗位。二是在“准”字上做文章。由过去有啥帮啥或简单地送点种子、肥料,搞点慰问等花架子,转向到瞄准靶心,缺啥补啥,硬件不能少,软件要跟上,确保贫困农户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种养技术、加工技术和营销知识等实用技能为重点,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富民多元产业。以务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共培训贫困群众100余人。目前,南江村3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年增加收入达12000/户,福田村4户贫困户通过加入附子种植合作社年增加收入达10000/户。三是在“新”字上求突破。由过去传统的模糊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机制上根据权、责、利对等原则,完善量化考核细节。坚持“一村一品一督导,一户一策一干部”,倒排时间,定期督查,通报问责。帮扶干部不仅争当精准扶贫的指导员,还与当前重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争当项目实施的协调员,政策法律宣传员、农民群众服务员。在措施上,进一步细化标准,实化措施,落实责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彰明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