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涪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截止2014年11月全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97120份,建电子档案578752份,电子档案建档率96.01%。目前正在对各类档案进行完善更新。
1、各项目实施单位均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制定了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印制发放各类健康教育资料,播放各类健康教育音像视频、张贴各种健康教育宣传画、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在完成基本服务之后根据情况进行了服务拓展。如在各居民集中居住点统一摆放健康教育专栏,对特定人群短信提醒服务内容;印制带随访表的健康手册及带血压、血糖项目的门诊日志,积极探索与综合医院、市健教所合作开设居民健康学校;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QQ群,增加了中青年人群参与积极性。
2、成功打造全省免疫规划示范区工作,全区建卡率达100%、建证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预防接种单位普遍开展“妈妈班”疫苗接种培训,向家长讲解疫苗的接种和注意事项,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挂宣传画、现场咨询、短信提醒等方式积极向群众宣传讲解国家相关政策和疫苗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群众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二类疫苗的接受程度。同时,各单位利用我区自制的、独具特色的“疫苗接种树”引导群众正确接种疫苗,该宣传方式浅显易懂,深入人心,受到群众好评。
3、对73364位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免费开展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生活指导,对有健康危险因素的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部分不能到医院的老人实施上门服务,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同时,结合涪城区开展的脑卒中初筛及干预试点项目,针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初筛检查,对高、中、低危人员实施分类干预,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我区老年人健康管理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4、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体检、门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义诊活动等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与慢病患者建立朋友式的互信关系,定期对其进行随访,根据每一位慢病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科学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截至目前,涪城区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47271人,管理率达51.69%,规范化管理42504人,规范化管理率达90.00%,血压控制率达74.02%;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24087人,管理率达50.78%,规范化管理22192人,规范化管理率达92.10%,血糖控制率达71.32%。慢性病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难点,也是2014年我区的工作重点,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各种方式发现高危人群和病人,开展个体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患者被管理的依从性,慢性病人产生强烈的感情依赖,自愿小病不出基层。
5、通过摸底调查,联系并经绵阳市精神病医院明确诊断,掌握重性精神病人并建档录入1864人,规范化管理1679人,规范化管理率为90.00%,对这部分患者采取定期体检、随访、监督服药、心理疏导,提供转介服务等方式进行管理。
6、涪城区共免费为23908名0-6岁婴幼儿建立了儿童保健手册,保健覆盖率93.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2014年活产数3041人,新生儿访视率98.22%,3岁儿童以下系统管理10026人,系统管理率96.27%。通过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到托幼机构、学校开展健康体检等方式为0-6岁儿童作了健康体检并作出健康评价及养育指导建议。
7、2014年度涪城区对3022名孕产妇建保健手册,建册率99.45%,产妇产后访视2966人,产后访视率98.15%;各基层医疗机构按时做好了产前追踪、后访视、母乳喂养、优生优育及中医药保健知识的指导。(涪城区卫生局办公室 )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