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杨杰、
编者按:历史选择了绵阳!2001年7月3日,国务院批准绵阳建中国科技城。科技城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要求,将之建成“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地”。
历史必将记住绵阳!这里是中国惟一科技城,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著称,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计算机中心等研究院所43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有西南科技大学等各类大学5所,各类科技人员近20万人。在空气动力、航空航天、核物理及应用研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领域代表着国家一流水平。
做大绵阳,从科技城出发
中国科技城建设,规划先行。怎么规划,关键是参照古今之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地搞好规划。绵阳不能不结合市情和实际,放眼未来,在既弹钢琴,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又必须抓主要矛盾,有所侧重,前瞻性地提出观点,在一盘棋中,通盘考虑。
(一)为什么要做大绵阳?
1.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它是中国的盐湖城,中国的班加诺尔,中国的西部硅谷。这些誉美之辞,我们听后,除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外,如何不辱使命完成好党和国家交给绵阳的这么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把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这个重大而光荣的事业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这才是根本!所以,有意做大中国(绵阳)科技城,必须放在讲政治、讲大局、讲战略、讲责任、讲奉献的高度。
2.有意做大中国(绵阳)科技城,由此自然延伸科技城的产业链,产业链上将有多少企业,这将解决多少就业;有意做大中国(绵阳)科技城,我们就有意识地在成渝、成绵以及渝绵间营造出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带状分布的一种哑铃状,根据“均衡不均衡”的科学发展原理,由于两头大的压力作用,必然带动中间部分的高速有效发展。
3.有意做大中国(绵阳)科技城,解决整个四川甚至是大西南成都一城独大的问题!也是为了防止成都、重庆这样大的大都市的过快发展,为其他城市建设、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在限制大都市的过快发展积累出许多正面的、宝贵的经验。成都是平原,平原的耕地面积适合机械化作业不能再减了,一定要给子孙留下宝贵的土地资源;重庆是山城,山城的建设成本过大,而绵阳则是丘陵地区,不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耕作,却可以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示点。举例说,假设5.12地震是发生在成都或重庆其中某个大城市,灾难那将是毁灭性的,灾难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也是巨大无比的!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但防患未燃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二)中国科技城界定
我们不妨拿出一张绵阳地图,展开这张地图,你会惊喜地发现,绵阳的地图恰似一支振翅欲飞的雄鹰。此时,你就可以在绵阳的地图上用你手中或心中的笔,在地图画个圆圈,你也不妨在自己的心中说这就是绵阳都市圈的轻轨,这就是一条观绵阳都市圈的观光列车,它将见证并观光绵阳市如火如荼的科技城都市圈建设,为绵阳的旅游产业做出贡献;当然所画的圆圈这也就是中国绵阳科技城绿色生态循环经济都市圈的范围了,或者说是中国绵阳科技城都市圈的行政区划吧。在“五地”上起高楼,建科技城,有根基、有支撑、有实力。
(1)中意城。辖原江油市城区及中坝镇,主要发展矿山机械、钢铁、汽车、水泥、建材等重工业。
(2)国新城。辖原高新区及安县花荄镇。主要发展电子、高新技术、互联网信息产业、云产品。
(3)科创城。辖青义镇及江油市青莲镇。主要发展高校、职教等教育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可与香港大学联办太白大学,这样就与西南科技大学一起形成像北京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文一理一样的局面。
(4)技农城。辖农科区及三台县芦溪镇。主要发展高科技农业及观光、绿色、生态农业。
(5)城中城。辖区为原涪城及游仙城区。主要发展金融、房产、旅游等第三产业。
此五城,功能明确,定位准确,招商引资也好分门别类,对号入座。而且这5个城的前5个字加起就恰好叫“中国科技城”,也就是中国(绵阳)科技城的核心区;紧密区为原绵阳市所辖10个县市区;辐射区为原绵阳地区所辖的德阳市、遂宁市、广元市。而这也是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也是对“中国科技城”的最好诠释和定位。建议这5个十分有创意的城的级别最好以县级单位来管理,只设管委会,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直接隶属于建议级别是部省级市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这样我们恰好也把中国科技城的关系也理顺了。
(三)升级绵阳,行政区划微调
科技城建设,必然是一个美丽的、绿色的、环保的新绵阳。我们一定要把它规划好、建设好。
既如此,我们不妨再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旅游业发展需要,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干脆将安县一分为三,也就是说将前文所提到的花荄等地划入“国新城”,高川乡并入北川县,此乃512地震灾难所涉及的一些乡镇,同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些地方的地理地质特征与北川县一样,划入北川县,有利于建立健全灾难博物馆,有利于灾后重建,有利于灾后政策的统一,以及实施政策的连续、连贯性,其余所剩乡镇全部纳入将安县更名的蜀安区管理,区府迁至原安昌镇;江油市府所在地迁至平武南坝镇的江油关,这也与江油名符其实;游仙区更名为魏城区,区府迁至魏城镇;涪城区更名为吴家区,区府迁居到吴家镇,同时打造中国三国旅游文化。
(四)对接成渝,构筑“金三角”
中国(绵阳)科技城,其实就是中国的又一经济科技“特区”,特区当然要姓“特”,要有特别的办法,特别的作为,特别的贡献,特别的示范引领作用。绵阳的产业要实现与成渝两地的产业整合和错位发展,不能搞重复建设。十个手指有长短,只有协调,方能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应在成渝的生产力布局上,充分考虑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进行统一规划,把绵阳放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中谋划接轨。
绵阳不沿海不靠边,可积极主动地接受成渝辐射。对接成渝是可行的。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成都是中国天府之国的省会市;绵阳是中国惟一的科技城,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相同之处甚多,关起门来,又曾是一家,巴山蜀水,血脉相连。
对接成渝是可操作的。成绵渝交通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有人曾形象地将地处长江之尾的长海比喻为“长三角”这条经济巨龙的“龙头”,重庆则为龙的“龙尾”,由于龙头龙尾的互动作用,从而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经济腾飞。那么,正在进行如火如荼成渝经济区建设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地处长江源头的成都,再次比之为又一条即将腾飞的经济巨龙的“龙头”;重庆,则依然是 “龙尾”。不过,此龙尾,绝非彼龙尾!一则它是积累了上次的互动联动经验,二则它还是这两条巨龙的交汇处、交融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非它莫属。绵阳所处地理位置,恰在成渝经济区这条巨龙的“七寸”上,或者说,它就是成渝经济区这条巨龙的“龙肝凤胆”。如果把成渝两地比喻为一把已经开弓的弓箭两端,而散落在成渝两地周边城市又可连成一线的话,那么,绵阳则是这把弓箭上箭在弦上等待射出的箭头。
对接成渝有强力的智力支撑。成绵渝都是国家 “三线”建设的重要军工国防基地;绵阳的电子军工、重庆的重工业,成都的电子汽车工业,它又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市各有特色,各有侧重。
对接成渝,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是人才问题,也没有技术因素,关键是在于作不作,和怎么作。成渝经济区,不沿边却临江,地处“龙头”“龙尾”,如何发挥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头堡作用?我们在重新认识成渝经济区区情后,认为着力点在绵阳。
(五)吸“金”大法,扭住金融“牛鼻子”
我们在抓住成渝经济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剖好绵阳科技城建设这只“麻雀”,进行了重新规划,在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科技城建设等方面进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有了绵阳这只“麻雀”,并发挥好绵阳的示范带动作用,借鉴绵阳集中力量建设,可节药资源,有利发展;和集中力量可办大事的宝贵经验,成渝经济区产业带上的什么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也不容忽视!要打造中国西部“金三角”, 要打造中国又一增长极,没有金融支撑,那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金融支持,那将是一事难成!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深圳特区建设,有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财力和外资的支持;上海浦东开发,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的强力支撑。那么,铸中国西南“金三角”,就不能没政策的利好,就不能没有金融支撑,不能没有银行的参与,就不能忽略金融这个最具活力的因素。“金三角”本身也是具有含“金”量的,“金三角”本身就有“金”字,也注定了银行的参与,金融力量不可小视!不能忽视!但怎么擦亮这个“金”字招牌?中国科技城建设,在战略上,在政策上,在金融领域,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政策、科技、金融其实都是生产力,而且是不容忽视的有效的生产力!
那么,在绵的金融单位,或是全国的金融单位该有所动作、也定能有所作为了。或者说,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已向全国有识之士,特别是金融界的企业家,银行家们发出了总动员令了,真诚的绵阳人民已向你们发出邀请赛了,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和企业的!
一个好点子,可救活一个产品,一个好创意,可以救活一个企业;经济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分复杂和庞大,必须有大智慧,必须有大动作。想像力是最大的生产力!经济区的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建设,前瞻性、示范性的带动作用尤其重要。经济区建设,我们也不妨敞开思想,集思广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将无比巨大的!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