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不再是某个个人或集体的奢侈品,而是一个大饼,人人都能均沾共享。
在科技传播媒介中,科普教育基地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平台。社科普及基地是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可以运用阵地方式和展教功能,对科技传播对象施加其影响,通过发挥其活动功能,开展特色化科普活动,进一步巩固科教基地,从而增进科技传播。绵阳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社科联,通过到基层实地考察、调研,严格考核、审定等程序,认定了12个“绵阳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绵阳市各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工作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就。
绵阳市历史文化普及基地 由绵阳市图书馆主管的绵阳市历史文化普及基地在关于科普宣传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至开办以来。在迄今20余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讲坛30场以上,听众达到上万人次;组织参加科普月、科普周等各类科普宣传30次以上,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15次以上;与绵阳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吸引1000多人参加,收到各类漂流书籍5000册,实现持漂2000余册。同时在全民征文演讲比赛的活动中收到征文600余篇;为市消防支队等单位提供图书超过15000册次,提供数据资源达到2TB;在全市“三下乡”集中活动中开展流动服务,放映公益电影每年25场;并举办各类公益培训每年达60次以上,培训学员超过2000人。
信息知识普及基地 绵阳市市场信息协会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信息的流通,科学知识的普及。在走、转、改活动中深入乡镇村社1200个,派记者参加市级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在优化充实调整市场信息网络平台方面,本报记者采访报道600余篇,图片1200多幅。全年发行报52期,166400份,刊发各类文章5000多篇,图片1800多幅其中原创稿件29200多条,图片1800多幅。与绵阳市建设局等20多家单位形成了合作关系,宣扬科普知识。
青少年创新教育普及基地 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就开设了《创造学概论》,每年近200人学习该课程,后加入《创新教育学》课程,并逐渐在全校4000多名学生中开展。学校组织指导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获得国家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70余项,市级奖励300余项;学院老师在北川中学开展15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还与各类青少年社会机构合作,在全市726所少年宫的一部分中建立了科普基地。在今后,学校计划开设科普工作室,接待学生1000人次,全年科普教育不少于5000人次、开展科普教育3期,接待900人次;科普资料宣传和科普展板展览不少于2次。
社会法制教育普及基地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社会法制基地成立三年多来,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28位专家来学校讲学,举办学术讲座,受益人数超过19000余人次;17名教师主体对党政机关普法宣传宣讲50余场次,听众上万人;面向学生涉及法律知识主体的辩论赛达80余场次,参与学生超过20000人次;学院师生还将担任南山司法所、城北司法所等9个司法所所长助理,实现普法进社区;基地组织学院师生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上千人次,代理法律案件45件;组织了8名教师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妇女权益保障等8个专题在教师中深入开展普法,组织47名学生深入全校学生班级开展主题普法宣讲;基地建设的教育影视中心,采购和制作了普法影视教育资料14套。
科学精神与科学小说普及基地 作为经审定的第一批“绵阳市社科普及师范基地”,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深入研究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与中国科技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等国外几百家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有交流,合作关系。“科学传播西部行”大型科普活动不断发展,以多种形式参加者有数百万人。在内容方面,去年承办的“中国科学小说”等研讨会近千名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参加研讨。在科普基地建设方面,有几千平方米活动场地,一个教室、一个学术厅、两个会议室、五个科普展室,共约2000平方米。另外在绵阳城内有两处科普、文化活动场所,各种仪器设备50余台,各类图书数万册。拟从现在开始,每年投入10000元作为社科普及专项经费。
民间文化普及基地 绵阳师范学院的民间文化普及惠及最普通的大众,做好普及工作就是服务人民。因此在这个方面,民间文化基地主要抓住文化网络建设、文化课程建设、文化资料室建设、人文讲坛建设和校园宣传平台建设。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在校园内已举办了10余次民间文化专题宣传活动。
地震知识及文化普及基地 以北川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为依托的地震知识及文化普及基地占地面积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0平方米,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社会公众150万人次。为实现地震知识普及。在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展陈中,运用了拟真场景、LED视频、互动投影、白膜投影、U型影院和4D动感等现代最新科技技术。接待累计完成二级以上政务接待2.8万次,团体接待272.7万次,接待社会公众620.7万次。
李白文化普及基地 江油李白纪念馆开设的《李白文化讲堂》全年共讲24场。2013年完成与李白文化有关的2个省级课题的编撰。2013年开展例如“李白诗歌演唱活动”的类似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并利用网络普及李白文化和社会科学。
“两弹”文化普及基地 以氢弹和原子弹为原型的“两弹”文化基地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反过来旅游公司运用现有的23人,其中导游讲解员8人来开展科普教育。投资4000万元的基地城总建筑面积16482平方米,陈列布展面积4945平方米。两弹城共展出各类文物史料3000多件,制作的宣传画册5万份,宣传广告牌等20余个,文艺节目2个。到今年4月共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各种团体5000多批次。
乡村大讲堂普及基地 安县社科联在全县62个单位、社区、企业开设各类道德讲堂。全县在校园开展精典诵读的基础上,建设了农村国学教育基地1个,包括不同年龄段人数108人;建设中药材文化走廊1个;24孝文化墙4个;古诗词等文化墙累计长度2000余米。
12个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各有所长,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系列活动拓展影响力,健全载体提升服务力,继续推进“社科大社”建设,不断促进社科事业繁荣发展,谱写社科知识传播的新篇章。(宋雪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