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从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郪县(今三台安居)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唐代的三台(当时名为梓州)曾与成都齐名,是蜀地第二大城市,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辖十五州、八十九县,是东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与西川节度使(成都)分治蜀地。
唐宋时期三台历史是辉煌灿烂的。宋朝以后,三台在蜀地的地位逐步下降,影响力逐步减小。抗战时期,东北大学内迁到三台下东街(今三台中学校址),大大提升了三台文化水平,增强了三台文化在全川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三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文化强县的重大战略部署:领导全县人民,加快文化强县的步伐,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用文化的强力支撑,实现经济强县目标,促进三台跨越式发展。
三台文化建设的不足
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服务机制还有待完善。对三台的现状和悠久历史、优秀文化在认知、保护、挖掘和利用方面还做得不够,还要加大力度。优秀文化人才匮乏,致使展现三台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不多,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不够。全县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仅1000人左右,相对三台148万人口来说,人员明显不足。由于文化建设瓶颈难以突破,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建设领域相对较少。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凸显文化强县的重要性
要提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强县的思想认识,特别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认识,以形成全县人民对文化强县的共识。
要大力宣传,制作一批宣传品、广告牌,利用广播、公益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文物馆、农家书屋等场所,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三台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三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激发其参与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针对性的、有创造性的开展文化工作,促进三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注重丰富三台地域文化的特色
三台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三台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到现在,文化已经成为三台叫得响的一张名片。要开展对三台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不断丰富三台历史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影响力;要充分利用三台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的人文资源,进一步开发人文旅游;要利用郪江崖墓、云台观、大佛寺、琴泉寺、杜甫草堂、潼川古城墙、尊胜寺、刘营三国文化等开发人文和生态旅游;在利用鲁班水库、团结水库两处人工湖,利用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东山公园、小明湖、十里荷塘等自然风光开发生态旅游;要组织力量深度发掘、挖掘具有三台地方特点特色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院坝文化、街头文化,不断丰富三台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要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抵制和反对民间文化中低俗、媚俗、庸俗的不健康文化。
(三)优化机制,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搭好桥、铺好路
目前,三台财政经济紧张,靠本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资金以解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的困难;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要加强社区、镇(乡)文化站和广电站、村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经费保障来支持文艺精品生产和优秀人才的引进;要建立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对优秀的文化人才要积极引导,鼓励其外出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激发其创作激情,鼓励其创新创造;要欢迎县外有影响的团体、个人到三台采风,创作反映三台的优秀文化,增强三台的影响力;要资助三台民间文化艺术团体活跃在全县城乡,鼓励他们为城乡送去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从而促进全县文化发展繁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认识,认认真真把文化抓起来,踏踏实实把活动搞起来,以此凝聚人心、增强活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要支持社区发展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利用黑板报、阅报栏、文艺表演开展文化宣传,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三台文化人才数量太少、质量欠好以及人才断层问题。
总之,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只要我们发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快推进,就一定能促进三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三台梦”的实现。(三台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谢文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