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党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亲属 战友 同志
他们是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相关者
他们是重大事件亲历者、重大工程参与者、重大成果创造者
岸英更是人民的儿子
讲述人:刘思齐 总政离休干部
1949年10月15日,我和岸英结婚。岸英从小生活在革命家庭,他对广大人民群众是很有感情的。主席也经常教育子女,让他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不搞特殊化,岸英也是这样做的。
新中国成立后,岸英曾拒绝舅舅谋官的要求,回了一封信。虽然他对舅舅很有感情,但在原则性问题上毫不客气,把舅舅批得很厉害。他说,共产党不是不讲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群众观点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个人观点之间的矛盾正是我们与舅父他们意见分歧的本质所在”,“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很好听,很容易,做起来却实在不容易”。舅舅当时对于收到这样一封回信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后来也理解了他,觉得岸英说的是对的。
1950年,他回韶山为外婆祝寿。回去后,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看到革命烈属困难群众,都会留下一点钱,还把群众吃的野菜团子带回来给主席看。
后来,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在战场上。在我得知这一噩耗时,我能够理解他的选择,因为这就是他的性格。他在苏联学习时就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在任何时候,只要国家有困难了,只要是为人民的,只要是正义的,他都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正因如此,热情、正直、好学的他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28岁的生命。我想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毛泽东的儿子,更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永生的战士——欧阳海
讲述人:谭雪根 欧阳海纪念馆馆长
1963年11月18日清晨,共产党员欧阳海为了保护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壮烈牺牲,年仅23岁。今天,在我工作的欧阳海纪念馆里,无数次体会到人民群众对英雄的追思和礼赞。
2008年的一天,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娘来到纪念馆。她的儿子搀扶着她对着欧阳海的塑像深深鞠了一躬。她儿子说当年母亲就坐在282次列车上,目睹了欧阳海同志推马救列车的那一幕。“我的母亲这几十来总是感念欧阳海当年的救命之恩,想在有生之年再到这里来祭拜英雄,所以我们这次是特意从江西过来的。”
2010年11月25日,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的李长顺及他的儿子在欧阳海纪念馆参观、学习后,非常激动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这次我们是专门来拜谒我们父子两代人心中的偶像的。我从小就崇拜欧阳海,那部《欧阳海之歌》,伴随我度过了中学时代。我的儿子,也对这本宝书百看不厌,在欧阳海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公安战士。我们要像欧阳海一样,永远以人民利益为重。”
欧阳海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他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和缅怀。(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