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党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的亲属 战友 同志
他们是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相关者
他们是重大事件亲历者、重大工程参与者、重大成果创造者
中美正式建交的前前后后
讲述人:柴燕珍 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先生之女 原北京市燃气集团员工
1978年8月,我的父亲柴泽民以第二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的身份来到华盛顿,加快了中美建交的谈判步伐。为了让美国人民真正了解新中国,他和联络处其他同志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攻势,宣传介绍我国的对外政策,阐述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赢得了广泛欢迎。
美国原定在1979年1月1日发表中美两国建交公报,但又害怕有人提前走漏消息,决定将公报提前到1978年12月16日公布。在公布前,卡特总统向少数重要议员通报了美中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消息,华盛顿马上大哗。记者们先是拥到白宫采访,白宫不予接见,于是又跑到我国驻美联络处。因为中美双方之前商定,公报发表前一定要严格保密,我们也不接见记者。这时父亲他们已邀请了美国友人、华侨华人代表在联络处里面看电影。电影放完了,正好到了晚上宣布建交公报的时间。大门一开,记者们一拥而入。
1979年1月1日凌晨4时,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父亲就早早起身下床。当天,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华盛顿乃至美国各州上空冉冉升起。父亲成了我国首任驻美大使。中美关系崭新的一页也从此翻开。
“东方红一号”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讲述人:胡世祥 “东方红一号”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操纵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
1970年4月24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整装待发。我当时担任运载火箭发射操纵员。当倒时计数器上闪现“0”字时,指挥员下达口令:“点火!”我用拇指对准点火按钮用力一按,火箭顿时喷出橘红色的火焰。21点35分,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火箭在隆隆的轰鸣声中徐徐上升。13分钟后,指挥所传出喜讯:星箭分离!卫星入轨!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那确实是令全体中国人自豪的时刻。湘西、海南两个测控站,将接收到的卫星播放的“东方红”音乐信号录制成磁带,由专机送往北京,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在全国各地,人们激动地仰望着太空,仔细寻找着那一颗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卫星。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亲历者,我深深感到,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内的“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为服务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对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开发空间资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福。(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