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冬雨飘零,天寒地冻。在绵阳市文联单位宿舍楼里,刘大军仍在家中撰写有关羌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文章。刘大军说,他于“5·12”地震后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山高天远》,虽把笔墨集中于“5·12”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家园重建上,但是他更想通过艺术的形式,为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出点力。
源于北川羌乡 用文艺再现羌风羌貌
刘大军从1973年进入北川川剧团任专业编剧至今,多年来,他先后在北川文化馆、绵阳地区剑南文艺编辑部、绵阳市群众艺术馆、绵阳市文联工作过。在繁忙的领导工作之余,刘大军一直坚持着文学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随笔、戏曲、民间文学作品和文艺评论200多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地上的鹊桥》、《绵阳的传说》、《绵阳民间情歌》、《那里有灯光》等7部,作品多次获省、市奖励。其中不少作品取材于家乡北川羌族文化的沃土。
1979年,刘大军与舞蹈家谢岳才一起到北川青片乡采风创作的歌曲《羌寨苹果丰收》、编的锅庄舞蹈《果园情思》,参加当年举行的四川省群众文艺表演,获一等奖,较早的将北川羌族歌舞推向外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刘大军在绵阳主持编写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其中有不少歌谣、谚语、故事,来自于北川羌区。1991年,刘大军组织了全国羌藏民俗文化考察理论研讨会。2005年,经刘大军推荐,北川羌族皮鼓舞参加全国皮鼓舞大赛,获“山花奖”入围奖。2007年,刘大军创作的故事《羌妹子招婿》,获得了首届中国故事会铜奖。
这些文艺上的成就,源于多年来刘大军坚持每年到北川、阿坝茂县、理县等羌区采风创作,对羌文化的演变、特征,羌民族的思想品质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同时,刘大军自小时,就常听村里的韩大爷讲1933年叠溪大地震的事。1976年,刘大军作为北川文化馆干部,在下乡开展红军文物普查路上,遭遇松平大地震。
在北川遇大地震 笔叙大爱坚强
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刘大军和亲友正在北川关内的马槽乡,前往小寨子沟的路上。汽车突然颠簸,映入刘大军眼帘的是飞沙走石,很快又尘埃漫天,他知道,自己遭遇了大地震。两分钟后,刘大军让司机打开车门,组织大家向坎下的一块玉米地里躲地震。
余震不断,大家在玉米地里紧紧地围成一团。约半小时后,刘大军拿出随身带的笔记本,记录下了地震发生时的瞬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羌族同胞的关心下,刘大军和亲友在乡上的安置点里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后来,刘大军和亲友被疏散到北川坝底、青片,他时时被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的英勇事迹感动。那段时间,刘大军在日记里对每天的所见所闻进行详尽记录。
2008年5月27日,刘大军和亲友与别的在青片乡的游客一起,乘坐直升飞机从北川关内转移到了绵阳城里。
刘大军回到绵阳的家中,耳畔时常传来北川亲友说起“家中有亲人遇难”的消息,这让他脑子乱成一团。然而,时任绵阳市作家协会主席的刘大军仍强忍万分悲痛,创作出散文《亲历北川大地震》,在多个刊物发表并被转载。
痛定思痛后,刘大军有了新的忧虑,该如何拯救地震对北川羌族文化带来的灾难性毁灭?那时,山东省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到绵阳采风,并提出计划在《山东文学》为绵阳作家出一个专号。于是,刘大军立足于作协主席的职能,开始抓地震文学创作。在绵阳市文联的组织下,刘大军先后组织并参与了多次灾难文学创作研讨会、灾区文学采风等系列活动。并于2009年5月,在《山东文学》上推出了“绵阳、北川作家专辑”。2010年5月,《山东文学》发表了刘大军创作的中篇小说《天神的女儿》,讲述了羌寨回乡青年,带领群众坚强抗震救灾的故事。期间,刘大军创作的故事《一堂没有上完的课》,以“5·12”特大地震后,北川曲山帐篷小学师生学习生活为背景。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故事节少儿故事会比赛中的作品创作银奖。
同时,刘大军还撰写了羌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建方案,并应邀就《羌族文化》进行五次演讲。
创作地震小说,保护传承羌文化
从2009年春天起,刘大军着手创作《山高天远》这部有关地震灾难题材的长篇小说。为此,刘大军阅读了大量的史料和与羌族文化有关的文本资料,用三个笔记本做了多达10万字的笔记。2009年4月,刘大军确定了创作主题,并根据选定的5个叙事角度,编写人物小传。经过先后三次对提纲的修改,2010年3月1日,刘大军开始长篇小说《山高天远》的创作。2010年11月16日,35万字的手稿完成。2011年5月12日,书稿修改完成,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山高天远》这部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有老红军、党政干部、知青出身的企业家、土司的后裔等等。这些人物工作生活的地点,就在龙舟市、西川县和羌族特色浓郁的天泉堡乡、雪宝寨等等。这些人名和地名虽是虚构的,但这些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北川地震瞬间到灾后重建一周年之际。同时,通过人物的讲述与回忆,重现包括辛亥羌人起义、叠溪大地震、红军长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阅读这部35万字的小说,时时处处都能够读到羌族文化的元素,羌族的民歌,生活习俗与婚丧嫁娶,还有庆祝羌年、转山会、释比文化等等,都被很巧妙的融合其中。羌族叙事长诗《俄尔》,被印在《山高天远》的封面和第一章节的前面。在小说的每一章,刘大军都选用一首羌族歌谣,对每个章节的内容与主题进行提示,着重挖掘、讴歌羌族同胞百年来的顽强抗争与执着坚守,以艺术形式表达古老羌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与多姿的民俗风情。
在小说结构布局中,作者还通过人物与故事的发展,将羌族的历史演变,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羌区家族变化与历史和社会的进步相结合,以此表达弘扬民族团结这一时代主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