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文化遗产 亮相国际盛会——开馆半天吸引游客逾三万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6-07  发稿编辑:景秀丽

       5月29日下午,作为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内开幕。半天时间里,绵阳馆以独具特色的展览、展示项目,吸引了各地来宾。据不完全统计,到下午6时,500平方米的绵阳馆共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传统特色食品 够味
       29日下午,成都游客赵海琳刚走进绵阳馆,就被传统特色食品展区吸引住了。
       麦冬酒、梓燕橄榄油、金鼓紫薯条粉、皮蛋、谷花糖,每一样都让她感兴趣。来自安县秀水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酥的传承人李俊虎正在推销产品。赵海琳品尝后,立即与朋友每人买了10盒,“太好吃了,我准备带回去送给老人。”李俊虎说,开馆刚半小时,他的红酥就销售了20斤。第一次参加国际盛会,就让他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转化为产品后的市场前景。
       在中坝口蘑酱油酿造技艺专题展示区,两位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很多游客走进展区,就被浓浓的酱油香味吸引住了并开始抢购。一眨眼功夫,产品就被抢空。
 

       羌绣现场展示 迷人
       在绵阳馆,羌绣专题展示区一直是人气最旺的地方。
       两位北川绣娘坐在抬楼上现场展示传统刺绣工艺,而对面则是琳琅满目的羌绣产品。看着绣娘穿针引线,绣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很多游客被吸引得驻足不前。来自广东的游客郑先生则用相机不停地拍,“太漂亮了,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羌绣。”
       见识了北川绣娘的真功夫,游客来到羌族民俗服饰、生活用品展销柜台挑选产品,云云鞋、鞋垫子、荷包、香包,每样都让游客爱不释手。
       “销售产品在其次,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平台推广羌族文化。”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熙说,羌绣产业化,首先要让大家认识羌绣、了解羌绣,这是她带队参加本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目的。
 

       非遗工艺产品 抢眼
       与前两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一样,传统工艺代表性项目展区的葫芦雕绘、云龙化石、平武剪纸、炳林毛笔等产品,同样受到青睐。
       “这些画,都是你一刀刀雕刻出来的么?”在三台木刻老艺人牟珂展柜前,看到一幅幅精美的木雕画,游客发出质疑。90高龄的牟珂微微一笑,拿起雕刀现场创作起来,还同时给游客讲木刻历史,引得大家连声称赞。玉龙化石雕刻传承人匡从有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带来的化石手链、手镯备受青睐,不一会儿就卖出近20件。
       在炳林毛笔展柜,传承人罗松不停讲解毛笔制作工艺及鉴别、保存方法。书法爱好者王成松反复品鉴后买了四支貂尾笔,“纯手工的,做工也精细。”到下午6时,罗松的炳林毛笔销售超过100枝。(绵阳灾后重建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