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浅析农村家校教育沟通策略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4-25  发稿编辑:刘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根本途径。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对留守儿童众多的西部农村来说,家校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一所农村小学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要在家长与学校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克服困难,使教育形成合力,使学校教育发挥最大效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在多年的实践中,游仙区云凤乡中心小学一直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教育沟通合作之路,并建立了一些有效的家校教育沟通方式。


    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家校教育沟通最普遍采取的方式,用于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家长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知识、方法和观念,旨在提高家长的素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协调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效果。家长也可以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具体地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的情况。创办家长学校要有周密的针对性强的计划和实施步骤,杜绝家长学校流于形式、方式单调。


    开展家校互访


    家访是一种传统的家校教育沟通方式,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得更协调,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可以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教学的任务重,教师工作的时间长,农村学生分布的范围广,不少老师也将家长邀请到学校来进行交流,从而也形成了“家校互访”的方式。为了让“家校互访”落到实处,教师在家访前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包括家访的时间、地点、交流的内容等。


    创建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家校教育联络的重要机构,通常是在学校指导下开展工作,其成员大都是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经验的家长。


    设立家长接待日


    家长随时来访对教育、教学工作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学校教育又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就需要向家长宣传和展示学校的教育情况。家长接待日可以要求全体家长到校,也可指定部分家长必到,其周期相对短一些,针对性也更强一些。


    保持电话或短信联系


    一个电话就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既省去了交通费用,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可以说这是目前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家校教育沟通方式。老师可以从自己的计算机上发送手机短信给身处全国各地的家长,家长也可以即时回复短信到老师的计算机,实现家校双向交流。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通过家校教育的沟通,使学校、家庭两大育人阵地及其内部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巨大合力;形成一种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伙伴关系,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体化。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