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科学战线上一名智勇双全、才华横溢的战将——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4-01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三
       (接上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首次爆炸试验成功,在国内外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全国各族人民听到广播后,顿时欢欣鼓舞,异常兴奋,纷纷游行,热烈欢呼首次核爆炸试验成功辉煌胜利,中华民族精神为之大振,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感到扬眉吐气,非常自豪,作为炎黄子孙分享了这一胜利喜悦。这一光辉成就对斗争中的各国人民是一个巨大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巨大贡献。
       作为科研室主任的胡仁宇亲自参加了这次国家试验。他带领几名青年科技人员,负责点火中子源监制及现场检测参数等工作,目睹了这一辉煌胜利的壮观场面。他们在试验基地狂欢、雀跃,几位年轻战友将胡仁宇高高地举起抛向空中,那股高兴劲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人们的兴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深夜久久不能入睡,似乎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喜事。金秋时节的塞外戈壁,已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可是在参试人员居住的简易帐篷和地窝里,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犹如温暖如春的大江南,到处是欢声笑语,人人喜上眉梢。
就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人们还沉浸在一片胜利的欢乐声中之时,国家又向第九研究院下达了新的指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战斗目标——组织力量突破氢弹技术。院领导也给胡仁宇压了更重的担子,选拔他担任实验部副主任。在当时部一级的领导干部中,他算是最年轻的一个。胡仁宇又披甲上阵了,在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他以充沛的精力,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带领一支年轻的科技队伍,奔驰在青海高原上,向新的科学技术高峰挺进。
       领导让他负责筹建脉冲功率技术、相对论电子束打靶研究、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让他在实验物理方面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技术途径,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测试路子。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确定核弹研制基地搬迁西南三线。入川后,老基地的实验部分为三个研究所,胡仁宇担负二所的科技领导工作,负责组建核爆模拟实验室。他亲自起草实验室规划,提出发展方向及技术途径,并具体组织实施。尔后,又负责筹建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激光核爆模拟研究实验室,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协作,创建我国目前功率最高的两套激光实验装置,陆续组建了一整套微球靶工艺和物理诊断技术装备,指导开展物理实验研究,为提高测试技术水平,赶上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作出了贡献。胡仁宇对近区物理测试研究,尤其是1981年被国防工委聘为近区物理测量组负责人以来,积极探索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对脉冲射线束测试技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亲自组织制订了“六五”、“七五”试验规划和每次国家试验计划,对测试数据认真进行科学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技术总结,为新一代武器研制取得两项重大突破,为发展我国近区物理测试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达到了新的里程。
       在九院工作过的老科学家都清楚,胡仁宇科研思想活跃,事业心强,科研作风扎实、严谨,凡是他担负的重要科研课题、他负责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领导都很放心,相信他一定会按预定计划拿下来。都知道他是核科学战线上一名智勇双全、才华横溢的战将。胡仁宇没有辜负老一辈科学家的期望,他长期潜心于科研实验第一线,同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并肩战斗,艰辛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和信任。胡仁宇常说,他是学物理的,研究微观世界,凡事总爱寻根究源,弄个一清二楚。由于他在近区物理诊断技术研究方面的贡献,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他作为“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项目的带头人,也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科学家之一。1984年和1988年他两次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年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1987年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1992年再次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在荣誉面前,胡仁宇总是谦让,从不自满。他常说:“在九院,比我干得好的成百上千,我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功劳可提,荣誉永远应该属于集体。”
 

       四
       1983年6月,胡仁宇担任九院副院长,积极协助院长——“两弹元勋”邓稼先组织领导全院科研工作,抓紧新一代战略核武器研制的科技攻关。1985年9月,他接替邓稼先教授的工作,担任代理院长、院长职务,承担九院全面领导的重任。团结依靠其他领导同志和全体职工,在前任开辟的基础上,卓有成效地推进核武器研制工作。通过有限次数的核试验,取得了核技术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具有特殊性能的核弹研制中,从调研、论证到设计、技术攻关及国家热试验,他是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决策人之一。他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博采众长。经过科学论证,将原计划分两次进行的热试验,果断决策合并为一次进行,不仅加快了科研进度,使我国核技术跨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而且仅研制费就节省了数千万元,社会效益、科技经济效益都极为显著。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了这项核技术的重大成就。
       胡仁宇担任院领导后,组织进行了多次核试验,每次试验他都不辞辛苦,自始至终亲临条件艰苦的现场,参与指挥领导,为确保每一次国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国际形势的演变,党中央确定对国防科技工业实行战略调整,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正确方针。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胡仁宇积极组织推进九院的科技体制改革。根据上级要求,他提出九院应发挥综合技术优势,承担战略武器研制、高技术跟踪、常规兵器研究、民品开发生产四项任务,集中一支精干力量,在确定完成军品研制任务的同时,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发展国民经济作贡献,从实践中探索推行军民结合的具体途径。
       他从九院的实际出发,精心组织指导科研运行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在全院逐步实施按课题拨款,推行指令性计划下的技术合同制和各种形式的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保证了国家下达的重点军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并有预见地支持、兼顾其他科研项目的开发,使军民结合出现了好势头。如今,九院在高技术四个主题项目中已承担54个课题的研究任务,强激光跟踪已形成一支精干队伍,相继取得了一批中间成果。1988年12月,在X光激光基础实验研究中,率先在国内获得最新成果;常规兵器研究,对破甲性能的综合技术攻关,已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民品开发生产稳步发展,已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项目,民品收益逐年上升。
       胡仁宇经常提醒九院的干部和职工: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需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不断下苦功夫去探索解决。两眼朝上,躺在功劳薄上过日子,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他多次强调:“九院要做的事情很多,大家生活在四川,是全川亿万人民供养我们,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这个大疆场中,首先要为振兴四川经济多做贡献,尽到责任。”
       “九院朝什么方向发展,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如何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是胡仁宇走上领导岗位后,脑子里经常琢磨的一个问题。由他亲自主持制定的九院“八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份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邀请在九院工作过的老专家进行座谈、集中了大家的智慧而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综合发展规划,指明了九院的前进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肯定。按照这个发展蓝图,随着新基地的建成,九院将建设成为一个军民结合型的现代科研实验基地。在这里,将拥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装备,建成几个国家大型开放实验室,集中一支政治素质好、有较高科技水平,学科专业工种配套,善于集体攻关,能继续和发扬九院优良传统的科技队伍;并吸收众多的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这里从事科研实验工作,为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为国防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胡仁宇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科学家。他决心脚踏实地率领全院职工奋力拼搏,去实现他亲手绘制的二次创业宏伟蓝图。他说:“九院任重道远,方兴未艾,是大有希望的。”
       1994年胡仁宇主动向上级申请退出院领导岗位,担任中物院高级科学顾问。他全力支持新的领导班子工作,积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决策,协助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继续为发展我国的核科学事业、为实现全院“九五”规划目标、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才而尽职尽责、辛勤运筹,做出贡献。这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位诚实科学家的高风亮节。1993年,胡仁宇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再次被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不断攀登新科学技术高峰,为振兴中华,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就是当今从事国防尖端科学一代精英的精神世界。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