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从乱“拍砖”到发倡议:网络民意日趋理性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3-13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与前些年的热衷“围观”“拍砖”等情绪化表达不同,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逐渐成熟,网民意愿的表达也日趋理性,并由单纯关注热点事件本身,逐步发展为“举一反三”“呼吁建议”等,体现出网民素质的进步。

      

       争论但不争吵 建议却不“拍砖”
       西安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杨曌东是一个资深“网虫”。课余时间,他经常浏览天涯、西祠胡同等网络社区。“以前,每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时,我和身边的同学都喜欢上网‘拍砖’,看到一些言辞犀利、甚至言语过激帖子就会追捧。但慢慢地我们都觉得这样的争吵除了发泄情绪,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反而会去‘顶’一些有思想、有见地,比较理性的分析帖子,很反感满口粗话、一味谩骂的帖子。”杨曌东告诉半月谈记者。
       腾讯大成网的编辑付强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感受。“现在在论坛上,网民的许多留言都比较理性,有争论但不争吵。一些言辞过激的帖子,甚至会遭到很多网民的质疑,很快就‘沉’了。”
       国内一家著名的门户网站,曾经因为网民热衷于地域攻击,不得不在留言板上贴出了“文明社会,从理性发帖开始。谢绝地域攻击”这样的提示。网民“围观盖楼”的现象一度成为该网站的一大“风景”。而如今,记者再次浏览该网站时发现,地域攻击少了,出口成脏、“拍砖”泄愤的留言也少了。偶有网民发起地域歧视的论调,立刻会引来一些网民的善意提醒。
 

       专业网帖受热捧 爱心传递成主流
       2010年11月15日,针对西安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在陕西一家论坛上,网民“旋转的忧伤”发表了题为《西安交通不能学北京,我的10大建议》的网文,引发网友热议。作者贴出了西安和北京的城市地图,指出西安和北京的城市形态相似,西安如果继续按照摊大饼的模式发展,将会从线路堵车发展到区域堵车,重蹈北京的交通拥堵覆辙。
       该网民还提出了“将政府部门迁出城墙”“低碳出行”“加快卫星城建设”等方法,以应对西安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短短两天之内,这个帖子就迎来了近5000次的点击量,近百条留言。许多网民也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错时上下班”“限制机动车数量”等对策。记者注意到,对于那些抛弃表象、关注本质的“专业式”解读网帖,网民的关注度、分享率非常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许子豪说,从最初的“就事论事”,到如今对有关联性事件的集体思考,说明我国网民正在逐步成熟起来。
       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爱心传递也渐成主流。宫颈癌晚期的西安网民兜兜捐献遗体的事迹通过网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发起的捐助倡议,将亿万网民的爱心传递给宁夏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一批志愿者发起的“格桑花西部助学网”,让求知的梦想照进寒门学子的现实……这一件件缘起互联网,进而引起民众关注的爱心事迹,犹如温暖的阳光,令人感动而温馨。
 

       网络问政显成效 立法监管需审慎
       2011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以联合写信的方式,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几家媒体上给网民拜年。信中写道:“正是由于你们的信任支持、配合推动,广东网络问政才形成了今天良性互动的可贵局面。”并希望广大网民当好“潮人”、“博主”,坚持“围观”,助力网络问政。
       然而,一些虚假新闻、网络诈骗、诽谤事件也在“网络民意”的包装下粉墨登场。有专家指出,仅仅依靠行业和网民自律,不能解决网络诚信和网络侵权等行为。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网络把关人的主体角色,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相比于传统的意见表达模式,网络民意显得较为零散。应当透过其表面的情绪化表达,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次实质。在决策时,要撇开网络民意中的短视倾向,进行理性把握。另外,网络民意并非完整的民意,应当辅之以调研、座谈、访谈等传统的方式,对网络民意加以补充。
       喻国明同时指出,作为新生事物,网络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目前还有待观察,不能以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待正在成长中的事物。对于明确造成危害的网络行为,要依据有关法律予以严处,但从长远来看,关于网络舆论的立法还应秉持审慎的态度。(摘自《半月谈》)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