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灾后重建成果转化。69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完善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置,增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管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和民生服务品质,优化人才队伍,注重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才素质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深入实施医疗民生工程。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保障范围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群众受益水平。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公共卫生六免费服务和五进社区活动,城区居民重点人群服务率达到85%。推行“三免十减半”的惠民医疗制度,完成50个镇乡巡回医疗活动,开展卫生支农和卫生扶贫工作,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55%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5%。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合理使用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医疗卫生机构要实现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目标,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卫生防疫覆盖率达到100%,城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率达到90%以上,目标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0.4‰以下。加大餐饮食品、饮用水、学校卫生监督,加强农村群体聚餐指导,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发生。巩固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推进亿万农民健康,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水平。
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重点抓好督查督导,全县中医服务量占卫生服务总量的50%以上,县中医院、县中医骨科医院充分发挥全县中医工作龙头作用,镇乡卫生院设立中药房达到100%,中医业务科室不低于2个。每个村卫生站都有中医药人员,基本达到中专或相当于中专水平。
加强政务服务工作。推进卫生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标准化建设,认真实施卫生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卫生行政许可审批现场办结率和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