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我们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来到了上海世博园。
园区一进门就是安检口,呈一字排开很是壮观,虽然正值暑期高峰,但安检速度仍然非常快,几乎不用停留就可以正式进入园区。
从世博轴往里走,左边是主题馆,右边便是中国馆了。中国馆的参观者实在太多太多了,并且需要预约。于是我们就先改变了路线,直奔主题馆。从正门进入,主题是城市,进入一个放映厅,7个环绕屏幕同时讲述着布宜诺斯艾利斯、孟买等几个很有自己独特“味道”的城市, 加之音响的效果真是很让人有种一去探个究竟的想法。
接下来的几个场馆门口排队的人可就相当“壮观”了,比如: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据说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他们最后都提前闭馆了。
其实排队花费的时间是1到5个小时,进门参观也就10分钟左右,室内场馆都是有选择性的开放。所以很多人都利用这1到5个小时欣赏着这些造型各异的建筑,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件大艺术品。
从总体来看,最精彩的无疑是英国馆了。刺猬造型的建筑很有视觉冲击力,与其他展馆明显拉开了差距。虽然只有很小的面积,却是最能夺人眼球的,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力量,只有在这种文化体制的背景下才能出现如此惊人的图画。除了英国馆,丹麦、西班牙、日本、意大利的展馆也都非常出色,非常具有特别的意义。
太多的人流让我们基本放弃了浦东的欧洲馆,于是坐上13号线直奔到浦西展区。
地铁出站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日本产业馆。展馆外貌虽然不别致,但内部志愿者,工作人员都一身正装,逢人都是礼貌热情的招呼,还在门外等候的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 “日本”的气息。日本产业馆每次放行30多人进入展馆,丝毫不会有拥挤之感。进门后,周围不规则的大大小小放满了sharp液晶屏,这些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屏幕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屏幕,分别介绍着横滨等我们并不熟悉的城市,城市虽小,但却各有各的特色。
之后跟随集体进入一个小的放映厅。竹藤质地的座位既舒服又低碳。大屏幕大致介绍了日本产业馆的参观规则和基本情况,推出了大冢制药等几个并不为我们所知的日本品牌,唯一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污染、高科技、追求品质。随后便是正式的宣传片,表现了J-life的特质,大约的意思我想应该就是是精致、可爱吧。整个视频质量极高,让我们再次陷入了对日本先进科技的深深崇拜之中。随后的几个品牌的分别介绍都独具创意,真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强烈建议大家能实地感受。
日本产业馆给我们的整体印象就是:他们整个国家在不大的面积中处处独具匠心,善于在螺丝壳里做文章。不单纯追求大场面,能够提炼出一些打动人心的特质。接下来去了思科馆,大屏幕里展示了2012年预想通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包括在医疗、气候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方面,可见通讯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随后又去了非洲联合馆,特别是贝宁共和国和利比里亚共和国,他们热情的接待以及展馆内丰富而又独具特点的展品处处体现了他们朴素而又环保的生活方式,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日本馆,他们精确地展示了零排放的汽车、太阳能的广泛使用、家庭循环使用水的启用、高科技的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的技术都是我们人类理应所追求的低碳生活——这些理想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绵中英才五年级一班 龙飞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