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三国演义》中的科学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1-24  发稿编辑:景秀丽
    编者按:刘文传先生对《三国演义》一书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研究和剖析真知灼见,值得一读。
                
    三国演义中的科学知识很多,熟读和深思其中的道理,能给我们现代人许多启发。
比如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东风起的那天是冬至,中国古代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冬至那天是有可能出现刮东南风现象的。
    上方谷司马父子受困,司马全家被火攻时天却突然下雨,也是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的,因为在大雨过后,峡谷中的水汽蒸发缓慢,遇到热空气,在峡谷上面会迅速重新凝结成水滴,进而落回地面形成大雨。诸葛亮发明的连弩,这不仅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确实是诸葛亮发明的。前不久在绵阳磨家镇汉墓中出土的被记者称为“战国手枪”的弩机,可以证明单弩到诸葛亮时已经发展成为可以连续射击的连弩了。 现今在成都武侯祠展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木牛流马也是按照诸葛亮提供的蓝本制作的,只不过现代人的复制品五花八门罢了,有“鸡公车”,像牛、像马的多种步进运输工具。
    八卦阵在历史上不是石头阵,而是行军打仗用的一种阵法。在前年的电影大片《赤壁》中就比较形象地再现了这种阵法。
    馒头的由来和腊肉的制作也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只不过无正史记载是诸葛亮发明的,可宋代的民间野史《事物纪原》一书中就是这么说的。
    总体说《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科学元素,但都给神奇化了,是小说家言。
    史书上还有很多东西是《三国演义》里面没有的,比如孔明灯,现在都还在广泛被使用,是存在的。它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发明创造的,但发明的原因是诸葛亮被困山里,要向外面发出求救信号,可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描绘的诸葛亮是不会出现求救这种情况的,所以没有详细表述。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这部巨著中,不仅描写了东汉末年各集团间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很大一部分那一段历史的史实,为连贯情节,塑造人物,还加进了许多科学与技术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除机械设备方面的木牛流马、连弩等,在医学方面,华佗给关云长的刮骨疗毒、治曹操的头风等外科手术,气象学方面,在草船借箭中对大雾的预测,借东风中对风的预测,六出祁山时对大雨的预测,火药制成地雷、导火线在军事上的应用等等,都是科学技术。          
    三国演义中《八阵图》的科学依据
    《八阵图》作为描述诸葛亮智慧的亮点之一,在三国志中虽然篇幅不多,但在《诸葛亮传》中描述诸葛亮的一段话:“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这里的《八阵图》,极有可能是排兵布阵所推演的兵法。而非演义中以石头布阵所成的《八阵图》。
抛开《八阵图》的具体内容不谈,单说三国演义中以石为阵的《八阵图》的科学依据。以前看到此处,无非感到奇异,未去深究即一带而过;再看时觉得是为塑造诸葛亮的智慧形象而编造的离奇情节而已;然而,今天一旦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却又是一个惊叹!
    现摘录《三国演义》中几处对《八阵图》的描述:“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逊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
    以石头布成的《八阵图》的地理位置,是在山脚江边的沙滩上。江水从山谷中流出,由于山的屏障,山谷也是空气流通的通道,在这里,风有一定的方向规律。由于地处江边,空气湿度大,又有山做屏障,不容易扩散,极易形成雾气,这些雾气的形成,因为早晚温度低,光线差,能见度低,故尤以早晚为重。如此,在沙滩上用石头垒砌一些气流通道,用以改变风的流向,极易造成雾气翻腾;再应用声学原理,经风吹过的石洞,会发出一些特别的声音。加上古代的军事侦察手段,多以观察为主,一切异常现象,都会引起极度警觉的军事指挥官的注意。何况,翻动的云雾夹杂一些声音,极有可能成为古人判断军队存在的依据之一。所以,布石为疑阵也就增加了可信的程度。
    至于东吴大都督陆逊入阵的描述,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从流体力学的角度也不难解释。试想,在一个设定好风向的局部中,突然增加了一个障碍物会怎么样?势必引起新的漩涡流,这个新漩涡流,自然会搅动沙滩上的沙子形成沙尘。加上这个障碍物又是个移动物体,又形成了漩涡流的变化。再者,这个障碍物身处沙尘迷雾之中,怀有不明情况的恐惧,自然就难在一时之间找到出路了。
    看到这里,仅是其中的一点点科学道理而已,就不禁使我唏嘘感叹多年。一叹先人的聪明智慧,几乎淹没于政治动荡的风云之中而无人关注以及发扬光大。二叹罗贯中老先生的博才多学,竟然于这样一部描写政治军事的历史小说中,还忙里偷闲反映了当时许多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可能有些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即便是明末清初的科技水平,在那个重政治轻技术的年代,罗老先生能够反应这些科学技术,也实属不易)。三叹作为近两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我竟无法一时去领会其深刻的含义,真是深感汗颜。
    自然条件在《三国演义》中的科学运用             
    各种自然条件能够极大的服务于军事斗争,季节的寒暑、气候的冷暖、天气的风、雪、雾、气,物质形态的水、火、泉,地势的高低等因素,是作战双方的共同财富,高明的指挥员总是把他们看成自己可以驾驭的千军万马,这些看似平常的一切,在懂得科学知识的有心人眼里却是可以克敌御敌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下面,从八个方面来列举《三国演义》中巧妙使用自然条件及其科技手段的杰出人物和经典型战例,与大家共同欣赏。
    1、风:经典战例(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风是自然界最平常最普通的东西,来无影去无踪。然而聪明的具有科技知识的人,却可以抓住它的蛛丝马迹利用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孔明是驭风的能手,在赤壁大战中,正是他对风的充分把握,才使得周瑜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势力上的巨大优势,促成了三足鼎立的有利局面。对此,有一首七言绝句云:“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
    2、雪:经典战例(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羌族兵将帮助魏兵抵御蜀兵。只见羌兵把铁车首尾相连,随处结寨;车上遍排兵器,就似城池一般。蜀兵先后败了几阵。然后报于孔明,孔明笑曰:“汝知吾心也。今彤云密布,朔风紧急,天将降雪,吾计可施矣”,“是时十二月终,果然天降大雪。羌兵只顾催赶兵马,往前进发。忽然一声巨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背后铁车正行得紧溜,急难收止,并拥而来,自相践踏”,这是利用下雪天淹盖陷阱。
    3、水:经典战例(第七十四回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在《三国演义》中用水攻的战例也是不胜枚举的,这里大多借助江河自然形成的地理高低优势而采取行动,由高到低,一泄而出。如曹操在下邳城围困吕布时决沂水、泗水河之水灌城;攻冀州时决漳河淹城;关羽围困樊城时放襄江水以淹于禁七军等等。
    4、火:经典战例(第四十九回  三江口周瑜纵火)
    火攻的战例在《三国演义》中可谓比比皆是,在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一回里,东吴的“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等战绩,引起局势变化的大火。还有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等等。真可谓是把把大火都烧得有理有据,枝枝叶叶都让人永远铭记。
    5、寒:经典战例(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西征马超,被马超、韩遂打得大败。操兵抵敌不住,弃寨而走。车乘、浮桥,尽被烧毁。西凉兵大胜,截住渭河。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一谋士献计曰:“取渭河沙土筑起土城,可以坚守。”曹操拨三万兵士担土筑城。然沙土不实,筑起便倒,操无计可施。时当九月尽,天气暴冷,彤云密布,连日不开。隐居终南山的娄子伯告曰: “岂不知天时乎?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风起之后,驱兵士运土泼水,比及天明,土城已就。”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又因为无盛水之具,操便急令作缣囊盛水浇之,随筑随冻。比及天明,沙水冻紧,土城已筑完。
    6、暑:经典战例(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蜀汉章武元年八月,刘备起全蜀之兵为关羽报仇。时值八月,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先主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冯习遂奉旨,将诸寨皆移于林木阴密之处。韩当、周泰,二人听得此事,大喜,来见陆逊曰:“目今蜀兵四十余营,皆移于山林密处,依溪傍涧,就水歇凉。都督可乘虚击之。”孔明知刘备“今移营夹江,横占七百里,下四十余屯,皆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拍案叫苦曰: “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祸不远矣!陆逊拒守不出,正为此也。”事实证明,因酷暑而造成的伐吴失败,被孔明一语成谶。
    7、雾:经典战例(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孔明渡江到了江东说服周瑜抗操。瑜问孔明曰:“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周瑜以为可以难倒孔明,可是孔明曰: “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周瑜派人暗探蜀营中如何造箭,可三日之中一直没有动静,但见三日当夜五更时候,扎满草人的船只已接近曹军水寨。孔明教先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急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毛玠、于禁在寨前放箭;箭如雨发。稍后,孔明教把草船掉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数十万枝箭半日取得,神机妙算,不得不服。
    8、气:经典战例(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孔明南征孟获,泸水横在面前。马岱领兵前至沙口,驱兵渡水;因见水浅,大半不下筏,只裸衣而过,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孔明随唤向导土人问之。土人曰:“目今炎天,毒聚泸水,日间甚热,毒气正发,人若强行渡水,必中其毒;或饮此水,其人必死。若要渡时。须待夜静水冷,毒气不起,饱食渡之,方可无事。”孔明遂令土人引路,半夜渡水,果然无事。
    如此等等,《三国演义》里这些科学技术知识的介绍和若干神秘现象的描写,确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