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助困难大学生——金秋助学”活动全面启动,这仅是我市全方位助学体系中的一项。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从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四个阶段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助学体系,为寒门学子铺平了求学路。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今年春季开学我市已经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3913名学生学杂费,秋季将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41905名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城市低保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因地震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我市各县市区、各职业学校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工作,积极做好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统计、上报、资金发放等工作,确保每一位就读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每人每年1500元、连续2年的补助金。
我市按照国家要求,对县镇和农村公办普通高中品学兼优、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每人资助1000元。此外,我市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都制定了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的调查、审核、资助及跟踪管理工作。其他高中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资助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则设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资助金,对本区域内就读普通高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补助。
我市教育行政部门还积极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国家助学和地方生源地助学贷款、积极争取高校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及参加高校公益性岗位实践锻炼。各县市区、各普通高中学校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向高中毕业生和家长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和地方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让老百姓知晓家庭困难子女在考上大学后除可在高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外,也可在学生户口所在地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高校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增加社会实践锻炼,尽量减轻学生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本报记者 刘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