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援建李白故里:一个河南干部的无私情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7-17  发稿编辑:景秀丽

心系同胞 主动请缨赴灾区
  郭长周今年39岁,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农民的儿子,在六兄弟间他排行老五。早年间由于家境贫寒,其余兄弟都没有读多少书,全家人就含辛茹苦供郭长周上学。最后,他总算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接着跳出 “农门”,做了一名国家干部。2007年1月,郭长周调任通许县冯庄乡副书记、乡长。
  去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爆发的时候,郭长周正在开封市党校参加培训学习。在电视里看到灾区满目疮痍,同胞痛失亲人和家园的悲惨情景的时候,他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一双翅膀飞到灾区,飞到苦难的同胞的身边……。三天后,郭长周请假返回冯庄乡,出席乡机关干部大会,研究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5月20日,全乡为灾区募捐活动举行,郭长周带头捐款300元,并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
  党中央作出由河南省对口支援重灾区江油市灾后重建的决策后,开封市委随即发出选拔赴灾区挂职援建干部的动员令。于是,郭长周背着家人悄悄报名,没想到最终竟然被选中了!

短短半个月,他跑遍援建镇每一角落
  郭长周与首批支援灾区的全体干部乘飞机顺利抵达成都,随即被专车接往江油市。天亮后,目睹江油城区满目疮痍和受灾群众的苦难,郭长周几度差点放声大哭。当天一大早,郭长周被组织上安排到开封市对口援建的重华镇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主要协助分管灾后重建、灾民安全过冬、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到达重华镇,郭长周就向当地党委主动请缨,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走村串户察看灾情,走访困难群众。在短短半个月里,他冒着余震,顶着烈日和风雨,足迹遍及场镇、医院、学校、敬老院和广大农村。并主动要求联系灾情最为严重的华胜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平时,郭长周虚心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学习,遇事主动跟他们汇报、交流,尽自己最大努力协调解决受灾群众在农房重建中的具体困难。
  在郭长周的全力奔波倡议下,开封市通许县教育局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募集资金60万元,用于对口援建重华镇双柏村基点小学。目前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施工单位于7月上旬入场施工。
  另外,为了满足建房户对新房装饰装修的需求,有效降低装饰装修成本。郭长周利用返乡休假的机会,广泛联系动员装饰装修材料老板,前来灾区投资办厂,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目前,由开封市虹光涂料厂投资60余万元,在重华镇新建的涂料厂已投入试生产。并为当地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20余人。
  

心里很牵挂,除了妻儿还有位贫困大学生
  每当夜深人静,跟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通电话,是郭长周最温馨、浪漫的时刻。
  最让郭长周牵挂的,除了妻儿,还有一个人——他就是灾区贫困大学生小王。小王家住重华镇红花村,父母双双都是弱智,家境一贫如洗。他从小上学全靠亲友资助和向银行贷款。值得庆幸的是,小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2008年灾区高考延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小王喜却无法高兴起来。因为原本家贫如洗,地震后家里房屋又沦为危房。郭长周闻讯后,立即上门探望,及时出面张罗为他家修起了几间青瓦房。随后,郭长周又悄悄向小王资助了3000元学费,选购了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赠送给他。并主动表示将长期联系帮扶小王,直到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从那以后,郭长周每当收到小王的感恩短信,他总是这样回复:“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收入有限,但是我还是乐意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你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做爱心使者,炽热情感融入援建岗位
       据统计,重华镇大地震后需要恢复重建的农房总户数2472,现已全面开工,已完工户数2425,占应建%:98.10%。灾后城镇居民住房需重建389套,97.3万平方米,已开工重建331套,进度达85%,已竣工186套,面积46.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重华镇开封灵溪一桥、重华镇学校教学楼、重华镇卫生院、重华场镇供水管网工程已相继接近尾声。随即,开封市对口援建重华镇第二批“三个项目”:通村公路硬化建设、文物古迹(黄公祠)保护维修、集镇基础设施改造也全面铺开……
  “奉献爱心,不止是慈善家和企业家的事业,作为一名人民公务员,更应该是最忠实的爱心使者,率先垂范,把自己炽热的爱憎分明的情感融入到平凡的工作岗位,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不折不扣地传达给基层的人民群众……”郭长周深有感触地说,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克服困难重建美好家园的精神,让他倍加感动、为之振奋,能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是他今生最大的满足,他相信灾区的明天会将更加美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