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破解中职教育发展难题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07-05  发稿编辑:刘庆

    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投入,解决中职教育发展难题。中职教育对于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高劳动者技能、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强化中职教育发展的主导意识和宏观调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进一步强化中职教育的经费保障功能,财政经费应向中职教育倾斜,切实把各地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和企业职业培训经费落到实处。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发展所需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应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中职学校编制紧缺问题。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企业深度参与中职教育,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营造良好氛围,规范招生秩序,解决中职教育招生难题。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强宣传,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加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的认同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招生秩序,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大幅度降低学校的招生成本。中职学校要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打造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优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解决中职教育教学难题。中职教育需要有一支知识和技能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中职学校的教师最好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长期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中职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符合中职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坚持德育优先,培养行为规范,解决中职教育管理难题。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要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让教育服务于学生,以提高学生素质。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简单看成“管理学生”的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中职学生日常生活中应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教会学生学会自律、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发展。把“掌握一技之长,回报父母社会”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可以实践的内容,尽量克服德育工作的“高”、“大”、“空”、“远”现象,做到“近”、“小”、“实”、“亲”。


    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出口渠道,解决中职教育就业难题。就业促招生,以出口(就业)带动入口(招生),是中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职学校要打破大城市和小城市、国有和非国有、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内地和沿海的界限,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与若干企业和用人单位建立较为稳定的人才输送和技术合作关系。中职学校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能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