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促进专业教师的不断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在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研修与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与学校的前景和未来密切相关,校本研修既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因此,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课程教材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本研修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教育司《关于开展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通知》精神,以适应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建立研修制度,构建研修平台,营建研修文化,促进学校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2、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3、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办学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聚焦课堂”为中心,关注教育实践,从实际需要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切实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一体化。
4、营造学校研修文化,浓化学校研修氛围。
5、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研修目标
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新理念,坚持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生成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校本研修将教师的培养与学校的整体改革结合在一起,将教师的学习、教学、研究、实践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关注教师的生存环境,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氛围,打造一支乐观、积极、勤奋、稳定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我们,将以上目标加以分析、分解,则可阐释成以下五个具体目标——
1、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学校,建立有自身特色的校本研修制度和体系,探索学校发展与师生成才之路,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
2、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师德素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3、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完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促进教师成长。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5、以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寻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和解决的有效途径、方法,并在学校中充分运用,在同类学校中加以推广。
三、校本研修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管理职责
为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校本研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应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让每个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且相互合作的研训团队,具体讨论、研究、制订和修改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反馈校本研修的相关信息,评估校本研修的阶段性工作。
(二)坚持求真务实,构建新型研修文化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应抢抓机遇,不断加大校本研修广度和力度,大力构建科学性、实效性、鲜活性、新颖性的新型校本研修文化,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的综合竞争力。
(三)创新研修方式,提升校本研修水平
1、倡导学习风气。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是“以身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培养热爱学习的学生。
2、聚焦课堂教学,促进课题研究。学校要围绕重点工作,聚焦课堂教,提升教育质量,促进课题研究,积极倡导学校的研修活动必须与科研相结合,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教研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教学研究的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转变。
3、开展系列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而言,课堂掌控、兴趣激发、提高成效等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应大力倡导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找问题、做改变、作突破,建立听课、评课的研修制度和措施——听课、评课→共同会诊→研究反思→回归课堂→反思总结→交流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既能呈现共性的教学问题,也能呈现个人的教学问题,既能保障校本研修质素的梯度上升,又能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探讨和反思实践为教师带来切实有效的研修成效。
4、建立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学校现有设施设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另外,充分利用教研机构的专业支撑力量,以现代教育理论作引领、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提升研修规格。邀请专业理论研究教师和学科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教师对话交流。
5、建立帮带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习,建立“师徒”关系,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升,逐步形成学、(下转二、三版中缝)(上接二版)研、训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氛围,创建教学研究人员、学校领导、教学骨干、青年教师的教师研修网络。
6、建立课堂反思制度。要求教师在课题教学结束后,对该课题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并形成材料,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完善保障机制
(一)组织要到位。学校要形成一个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校本研修的管理网络。
(二)制度要健全。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三)经费上要支持保证。
(四)管理要到位。学校要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及日常管理。
校本研修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将校本研修与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不断地探究校本研修的新的突破口,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从而使学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