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绘画创作及创造力培养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它融汇绘画与思想、技巧与趣味为一体,含有大量创造力培养的因素,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认识向实践转化,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兴趣”作为赫尔巴特学派的核心支柱,认为只有让儿童产生了兴趣,才能让教育产生效果,而最好的教育也莫过于产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孩子普遍有一种好奇心,时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好奇,因为看似不起眼的好奇,却蕴藏着无限的创造生机。要让学生懂得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得处处留意生活中的小事。
2、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造需要知识,知识可以产生联想,提供绘画创作的基础。因此,应鼓励学生多了解和熟悉与创作内容相关的专项知识。
3、 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创造始于发现与思索,教导学生不依循常规,不拘泥书本,不满足于表面,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去思别人之所未想,去探别人之所未解,去发现别人之所未见。
保护儿童的想象,从画“绿太阳”说起
中国教育报与湖南美术出版社发起的“美术教育与21世纪”征文来稿中,一位小学生画命题画《我心目中的太阳》时,她把太阳涂成了绿色,全班同学都说不好,但那女孩继续用草绿色画太阳的光芒,老师问她什么原因,小女孩甜甜的回答:“要是有一个绿色的太阳该多好,我们的夏天就不会这么炎热了!”多么奇特的想象!
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虽然这只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小事,却反映了美术教育在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的转变。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
持之以恒,寻找挖掘潜力的钥匙
儿童对美术产生兴趣时,这时一定要注意引导,教育孩子持之以恒,而且可以适当的布置任务或者开展“美术日记教学法”,即用美术来记日记。这种方法非常使用而且可以解决低龄儿童识字不多,写日记困难的问题,从小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执着,这个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贴近生活,画出身边的人与事
孩子在家中,接触最多的是家里的亲人。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同学、老师,在给美术兴趣小组上课时,让学生们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家,然后用绘画形式记下最有印象的场面,或者在课间活动时画下身边发生的事,记下人物的动作神情,捕捉精彩的一瞬间,一幅幅家庭、学校生活场景呈现在小朋友们的日记中,五花八门,形态万千。
2、 深入社会,记下有意义的活动
组织孩子们接触社会,锻炼他们的能力,也为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走入自然,发现并创造美
在指导小孩画环境方面的美术日记时,先让他们看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公益广告,引导他们讨论污染的成因和危害,要求他们随时记下看到的污染现象,曾有许多学生画出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保护珍惜动物的画面,有的作品触目惊心:小动物,小鸟戴着防毒面具;鱼儿在流泪;小朋友自己成了科学家,成了清洁工,保护地球不再受污染,这样的美术日记使环保意识牢牢扎根于孩子的心灵,并将永远支配他们的行动。而提拔感绘画创作在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提高创造能力,实践品质,思想道德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必须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并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做出努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及让孩子有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对美术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