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界定:
图解策略是指学生把题目的意思转换成形象的图画,文字翻译策略是指把题目的语言转变成为我们最熟悉的数学语言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理论及实践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不理解题意的现象。新课标中对学生寻找图画、生活中的信息,组合信息解决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期待寻求一种学法,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表征、联想、转化等数学思维变题目为自己容易理解的数字、表格、图画、逻辑推理过程等,从而理解题意,突破审题这个难关。这里要探讨的主要为文字翻译与几何图形的图解策略。
具体操作内容及优势:
1、 文字翻译策略:用以有关代换的问题。如:2只猪可以换4只羊,3只羊可以换9只鸡,问:3只猪可以换多少只鸡?这类题型的审题指导分为以下几步:(1) 将“2只猪可以换4只羊”翻译为“谁是谁的几倍?”即:“羊是猪的2倍”。(2) 将“3只羊可以换9只鸡” 翻译成“谁是谁的几倍”?即:“鸡是羊的3倍”。(3) “3只猪”借助哪句话可以换成“羊”?“6只羊”可以借助哪句话可以换成几只鸡?
这样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在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数量间”倍”的关系解决代换问题,并且建立清晰的逻辑推理。这个文字翻译的策略既是对“倍”的知识的一个拓展,同时也使学生能清楚有效的解决代换的问题,对数量间乘除的关系能够借助“倍”来进行理解。
几何图形的图解策略:
用以平面图形的生活活用。如:洒水车洒水的宽度是8米,每分钟行200米,问洒水车5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这类题型的审题指导如下:
200米
采用图解策略之后,学生就能形象的感受到洒水的地面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从而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这样的审题策略,将学生抽象的空间想象变为纸上的形象的图画,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暗示:在解决题目的同时,图解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审题效果。
效果及反思:
1、 采用图示策略、文字转化策略后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多大的影响。(1)学生自觉采用这两项策略后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基本到90%。(2)学生没有采用这两项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率达到40%左右,在未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孩子面前,指导使用策略后修正率达到80%。(3)在孩子对比未使用策略和使用策略的准确性后,主动选择使用策略的大约占50%左右,可见策略是受到孩子认可并对孩子有帮助的策略。
2`反思:
如何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是其中的难点。哪种类型的题目采用什么样的审题方法。如何针对不同的题目选择有效的方法成为了孩子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孩子们进行一个系统的归总、分类练习、感受区别、演练总结几个步骤。
因此,以后还需要对所学习的审题策略进行分类复习,形成网络,使用对比,使学生能更清楚更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突破应用题这个难关。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