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灵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8-17  发稿编辑:

         课堂导入叫开场白,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的基石,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前奏。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兴趣的浓厚和教学效果的高低。那么,如何设置课堂导入呢?
                                       运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使用恰当的语言,抓住事物特征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是最常见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课题。
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谁能谈谈放风筝的感受呢?
        生:放风筝是自由快乐的,就像我们放飞理想一样。
        师:风筝带给人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回忆自己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事情。
老师抓住风筝的特点单刀直入地导入课文,学生的思维直接进入正题,目的性非常强。这种导入法,节时省事,学生理解课题容易,也容易抓住事物的特点。
                                       使用名人名言给学生以智慧
        名人名言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能够让学生奉行真理,启迪他们的智慧,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学习《忆读书》时,老师是这样导入的: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是诚挚的朋友。”沙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冰心又是怎样看待书的呢?我们从《忆读书》中找答案。
          这时,学生还沉浸在名人名言留给无尽的思考中,原来书的作用可是无以伦比的,马上明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名言,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讲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好奇心为浓郁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中引入有趣的故事,激活思维,使学生情趣浓郁地投入新课学习。
         通过选择文中最感人之处把它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首先抓住了学生的感情,触发了学生满怀对母亲的爱,带着这种爱心来阅读课文,很容易把握课文寄托的情感。这种导入,目的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培养深钻课文的意识和习惯。
                                       设置情景激发欲望
         通过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适宜求知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周庄水韵》时,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通过这种设置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探求新知识的急切心情,这种心情正是学习的助听器,动力器,催化剂。
                                       巧妙解题激发兴趣
         课题往往是讲授内容的窗口或眼睛,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画龙点睛。从解题入手新课,可以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促使思维定向。巧妙解题……也就是用巧妙的方法对题目进行解释说明。
运用这种巧妙解题的方法提示文章的主题,学生很容易明白需要掌握的内容,这对于激发兴趣也是很有用的。
                                       以旧联新,揭示课题
         用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各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都很强,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起来的。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可以温故知新。
          在学习《春》时,是这样展现春的意境。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回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天的?(学生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京口瓜洲一水间,明月何时照我还?”)
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然后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师生共同揭示新课题,增强教学目标透明度,也有利于学生求知欲的激发。
          以上事例说明,通过恰当的课堂导入能激发起千层浪,激活语文课堂,从各个角度的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进行发散型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精心设计和恰当运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