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勇立抗震救灾最前沿——安县卫生系统抗震救灾纪实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8-10  发稿编辑: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撼动大地,摧毁了无数家园;成千上万鲜活生命被掩埋在残垣断壁之下。
在大灾大难面前,安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紧急行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安县整个卫生系统医务工作者在通讯中断,无法联系的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凭着白衣天使的职业本能,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挺身而出  四千病员大转移
         地震发生时,全县血防工作会正在卫生局五楼召开,参会领导指挥与会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14时32分,局党委要求院长立即返回单位,全力转移病员、抢救伤员。
         在花荄、在秀水、在塔水、在桑枣、在界牌、在永安……每一个乡镇卫生院党支部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都在演绎着同样的生命大救援。全县632名住院病人、3650名门诊病人全部安全被转移。
                                 争分夺秒  两万伤员大救援
         13日的救治是最紧张一天。凌晨1点,省政府在安县西苑中学建立医疗救治站,对北川伤员紧急抢救。凌晨3点,30多辆救护车不停的将北川伤员送至西苑中学,由于伤员太多,市指挥部紧急调集30多辆平板车抢运伤员。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和省、市的医务人员,担负起安县、北川成千上万伤员的救治任务,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抢救。没到中午,天下起了大雨,大量的伤员救治在大雨中展开。没有手术台,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和在校师生搬来120张课桌,拼成20张手术台;没有帐篷,以篮球架作支撑,用彩条布搭建成帐篷;伤员太多,药品、器械告急,医政股长肖成明到处收集药品和器械;骨伤病人太多,固定夹板告急,医生许强等冲进危房抬出门板,制作夹板;绷带告急,医护人员二话不说将身上的衣服剪成布条……。我们的卫生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连续工作三天三夜,可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下火线。 
         县医院感染科科长张大莲的母亲,在地震中被掉下来的阳台砸伤了。妈妈去世时,也没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县医院外科主任蒋毅从12日下午开始,一台手术接着一台手术,连伸个腰的时间都没有,到13日下午17:30,当他走出手术室的时候,浑身直冒虚汗,走路都在发抖。同事们赶紧给他递了一瓶矿泉水、2块饼干,还没有来得及吃,又有伤员急需手术,他放下手里的“午餐”又冲向了手术室。
         救援队开到哪里,我们的医疗救治队就建在哪里。14军的官兵在挺进高川过程中,需要医疗队,县中医院、县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12名官兵抬着一名重伤员艰难的行进,医务人员就一直用手举着输液瓶。5月18日,副局长王涛带领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和第二军医大学共21人组成突击队,开赴地震重灾区茶坪,他们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10小时到达茶坪,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在茶坪乡卫生院,10名医务工作者在孤岛上坚守了7天7夜,谢强、肖代荣等医生几次晕倒在抢救现场。最初,乡指挥部给卫生院每人每天一两米,后来考虑到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太大,增加为每人每天二两。谢强说:“很多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大家都是在咬着牙坚持。”
                              严防死守 二千人马防大疫
        灾情就是命令,防疫必须跟进。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安县卫生局建立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分片包干制度。突出重点部位,实施重点防疫,是卫生局深入扎实开展防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5月20日,卫生防疫应急队自带干粮,每人负重25公斤消毒液和消毒机,翻山越岭,徒步40多公里到达高川,对防疫地域进行了地毯式消杀处理。
        桑枣镇三清、柳坝和铜钱三个村,由于山体滑坡、道路不通。县卫生监督所王兴华带领卫生监督队携带监测设备,徒步8个多小时,对居民的生活水源进行快速检测,发放消毒药品和宣传资料。
       晓坝镇黄羊村乡村医生肖代银,身体残疾,但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给厕所消毒,检查水源,为大家讲解消杀常识、现场演示水质处理等,默默履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神圣职责。
        卫生部部长陈竺先后两次来到安县视察,对安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安县的医护人员抓住了灾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为抢救受伤群众的生命做出了突出贡献;花荄镇京安小区卫生防病综合示范安置点建设体现了“专群结合、科学防控”的特点,是“优秀的典型”;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对参与安县卫生防疫工作的同志们说:“你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和乐观情绪,确保了灾区没有发生大的疫情,你们辛苦了,我给你们鞠一躬!”
                                       不辱使命  众志成城建家园
        地震灾害使安县卫生系统损失3.61亿元之多,等待新建重建和扩建的县级医疗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20个、村卫生站275个。面对灾后卫生系统重建的艰巨任务,卫生局局长李建强坚定地说:“大地震震不垮我们卫生人的钢铁意志!”
灾情调查和灾后重建规划草案通过市局审查,卫生系统重建规划投资为3.4亿元。
        面对繁重的重建任务,安县卫生系统的干部职工用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忘我的奉献精神,赢得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河南省国龙公司的援建,就不可能这么快把村卫生站建起来,我也不可能坐在这里为群众看病拿药”。桑枣镇飞龙村卫生站乡村医生陈昌元满怀感激。
        “5.12”大地震,使飞龙村卫生站变成了一片废墟。村卫生站负责人陈昌元默默履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神圣职责,主动承担起全村的卫生防病工作,每天深入到每家每户和灾民安置点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在每个组培训了1名兼职卫生防疫人员,认真组织开展消杀灭工作,确保了全村没有发生大的疫情。陈昌元的行动,感动了在桑枣云丰安置点支援安县医疗工作的河南省国龙医疗队,国龙公司董事长李建国决定投资20万元,援建飞龙村卫生站及飞龙村活动室。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村卫生站。
         6月12日上午,“博爱红十字会卫生站”挂牌仪式在永安镇跃进村举行,标志着地震灾区首个永久援建项目“博爱红十字会卫生站”在安县永安镇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爱红十字会卫生站”坐落在永安镇跃进村2组,由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资,青岛清源建筑有限公司援建,全部采用钢架结构,卫生站使用面积80平方米,设有值班室、药房、治疗室、门诊室、卫生间,该村卫生站的建设,可以解决周边乡镇近5000人看病治疗。
         地震发生后,桑枣、花荄、秀水、塔水等乡镇卫生院损失严重。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解决群众有地方看病问题,各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医院板房建设。桑枣中心卫生院院长院长刘林头顶烈日,冒着大雨,走村串户,奔波在田间地头,一方面作征用立志村2、3组土地村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请专业人员搞规划,设计图纸,整天与河南三建集团公司的工人们并肩战斗在工地上。不到10天,该院的活动板房建成并投入使用。花荄卫生院积极争取活动板房建设,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华明建筑有限公司无偿为该院提供土地8亩;河南水利工程公司主动承担板房援建任务,他们加班加点,于7月6日正式搬入板房医院。
         秀水中心卫生院医疗用房全部成了危房,各类医疗设施全部被毁。但灾难能摧毁房屋,却摧毁不了秀水中心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的意志。在院长夏万俊的带领下,他们冒着余震不断、房屋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危险,首先抢救出病人,使病人在地震中全部从医院安全转移,并在民兴中学搭建了帐篷医院,全力救治伤员。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的感动着台湾法鼓山医疗队,他们决定投资1500万元援建安县秀水中心卫生院。
一系列永久性建设项目如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也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全县已签订卫生援建项目16个,达成意向援建资金3000余万元;医疗业务板房已经完成7个单位,共534套,占计划的38%。
         当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安州大地,已燃起新的希望;安县卫生人,勇敢救人,真情抚慰,让受伤的心灵不再呻吟,如今他们继续书写大爱,坚强捍卫灾后无大疫,不辱使命投入了新一场战役之中!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