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教文体局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7-28 发稿编辑:
灾后中小学的复课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绵阳市涪城区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复课复学。
建立学校教学辅导站
加强组织领导,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根据地震期间的特殊情况,区教文体局5月24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地震期间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对地震期间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全区各学校和学生教师与学生沟通65736人次,现场辅导学生53692人次,电话辅导学生87415人次。
为了灾后尽快复课,区教文体局积极组织帐篷、彩条布、活动板房,为学校复课创造良好的条件。5月18日高三学生开始复课;5月25日初三学生开始复课;6月1日小学四、五、六年级开始复课。截止6月17日全区学校复课31690人。其中,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16274人复课;高中、初中、小学部分学校的非毕业班学生10825人也已经开始复课,11所中等职业学校4962人复课。
建立帐篷学校和流动教学辅导站
涪城区青义、龙门、塘汛、丰谷四个乡镇属于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坝泄洪区,受灾群众撤离,设置了8个灾民安置点,为了保证泄洪期间受灾群众子女接受教育,经区教文体局安排,塘汛中小学在涪城区最大的安置点——川音艺术学院建起了帐篷学校,开设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九个年级,接受该安置点的灾民子女就读,该安置点群众纷纷把子女送到帐篷学校读书,泄洪期间,该校接收学生536人。同时区教文体局还安排丰谷中小学在丰谷桂丰园建立了两个流动教学辅导站,塘汛中小学在塘汛金光村,龙门学校在回龙山分别建立了流动教学辅导站。流动教学辅导站内课桌、黑板、教材一应俱全,值班辅导教师轮流辅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泄洪期间撤离点受灾群众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