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幼儿园常识教学改革的思考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8-03-12  发稿编辑: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幼儿园常识教学应如何改革?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把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其科学素质作为幼儿园常识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幼儿园常识教材没有完全摆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显得知识陈旧、观念落后,缺乏时代气息。如小班的“认识苹果”就很有代表性。孩子尚在吃奶的时候,妈妈就常常用勺子刮着苹果泥喂孩子了,妈妈的喃喃细语已经对孩子进行了常识教育:这是苹果,皮要削掉,这是苹果核不能吃,这是甜甜的苹果泥,宝宝吃了快长大。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他们已不知吃过多少回苹果了。因此,再喋喋不休地对幼儿讲些关于苹果的浅显常识,就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果我们能以激发幼儿兴趣作为出发点来思考,就会扩大视野,重新审视和选择教学内容。如大班“认识西瓜”的活动,可以在认识常见的西瓜的基础上,再介绍各种形状西瓜,如方形的西瓜。方形西瓜有许多优点:不会滚动,便于运输等等。还可以由此及彼,告诉幼儿现在还有方形的桃子、柿子、西红柿呢。活动中可以搬运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让幼儿体验方形物体的许多优点。这样组织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还可以使孩子们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去改造客观世界。
    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各类儿童读物的普及使幼儿的眼界大为开阔,因此,幼儿园常识教育应该充实丰富多采的内容,动物部分可增加“动物的自我保护”、“会自己治病的动物”、“动物是怎样取暖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等,与此同时,可删去一些幼儿不感兴趣的动物。植物部分可增加“会旅行的种子”、“彩色植物”、“花钟”、“比花还美的叶子”等。宇宙天体和自然现象部分可增加“有趣的太阳”、“彩色的雪”等。科技发展部分可以增加各种各样的汽车、电视机、自行车、“坦克车”、“机器人”等等。这些内容是幼儿有所知道,而又想深入了解的,或是幼儿会感到新奇有趣的。
    选择内容、设计活动时,还应该多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使教学内容同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期待视野”紧密吻合。如老鼠这一形象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经常出现,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形象。因此,我们在讲到老鼠时既应该讲老鼠咬坏植物根茎、糟踏粮食、传播疾病这些可恶的方面,还可以讲老鼠可爱的一面,如老鼠嗅觉灵、动作快、个儿小,人们利用老鼠的这些特点来侦察毒品;预报地震、预防疾病。除了我们常见的老鼠外,还有沙漠中的跳鼠和猫一样大的负鼠、海狸鼠等。
    总之,我们考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应该打破旧的框框,根据现代儿童的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充实、丰富、更新。幼儿园常识教学的形式应克服过多讲授的弊病,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之上。以往的常识教学往往是问几个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然后让幼儿复述一下老师归纳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难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我在“认识伞”的活动中是这样进行的:我准备了各种伞,还让幼儿从家中自带一把伞。我一开始就提出:谁有本领把伞打开?这一下孩子们的兴趣给充分激发起来了。平时,伞大多是由大人打开的,许多孩子从未打开过伞。面对带来的伞,孩子们左看右看,寻找开伞的方法,有的打开了、有的打不开……然后我又用情景表演的方法,让幼儿去思考、探索为什么要有折叠伞、自动伞……这样组织教学,幼儿始终兴趣盎然,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