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卫星应用产业成链 “涪城一号”发射成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3-06-08  发稿编辑:韩春梅

 

“5、4、3、2、1,点火!”6月7日12时10分,在卫星发射中心,随着响亮的发射口令,搭载着“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13分钟后,卫星分离入轨,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我们在商业航天领域多项指标排名第一。目前,已完成了17次太空任务,成功发射28颗卫星。”涪城卫星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造”西部首颗SAR遥感卫星,“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就是该工厂研制。

位于中国(绵阳)科技城5G和卫星应用科技园的涪城卫星工厂,于2021年9月在涪城区建设完成西南地区首个平板可折叠智能卫星工厂,也是国际轻小型商业SAR遥感卫星的先行者之一。

“SAR卫星依靠大量微波反射成像,因为微波的长度大于可见光,因此即便在天气恶劣时,也能穿云透雨洒向地球。”该负责人介绍,“绵阳星座”首发星“涪城一号”就是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C频段轻小型SAR卫星。

“涪城一号”卫星总重300千克,最高分辨率1米,性能指标达到C频段轻小型SAR遥感卫星的国际先进水平,可无视昼夜、穿透云雾,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具备聚束、条带及扫描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绵阳星座”建成投用后,利用SAR卫星全天时全天候遥感成像能力,可在全球范围的国土利用、海洋环境、应急响应、地质灾害、水利和农业监测、森林防火、城市安全等领域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今,涪城卫星工厂已形成从卫星批量生产、协调发射、地面站建设、在轨测运控到数据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卫星应用产业的加速发展是涪城区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涪城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市战略”,紧扣助力打造成渝科创副中心,按照“一环、两区、多点”布局,在绵阳工业园北区科学规划全长30公里、辐射70平方公里的“涪城科创大走廊”,实现专业平台沿线串联、科创企业沿链聚合、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全面激活科技创新动能。

在距离中国(绵阳)科技城5G和卫星应用科技园1公里处,科技智谷科技园区孵化示范中心正加快建设。“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工程和安装工程阶段,将于今年10月全面交付,开启‘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加速度。”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约66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引进中关村在国内外高端的科研资源,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促进更多优质科技企业、科研成果落地绵阳。与此同时,将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示范效应。

截至目前,涪城区累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00家。作为科技城核心区,涪城正以“科技立市”战略为指引,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记者 尹秦)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