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绵阳市电商办获悉,去年以来,绵阳进一步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推动全企入网、培育龙头、集聚发展、布局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全市电子商务呈现出强劲态势。2016年,全市实现网络交易额2450.57亿元,同比增长28.99%,稳居全省第二位,实现网络零售额76.78亿元,同比增长32.06%。
传统产业纷纷“触网”谋转型谋发展,是绵阳发力电子商务的一个缩影。去年,绵阳深入开展“全域电商、全企入网”,积极引导鼓励市内工业企业、大型商场、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餐饮企业、特色农企等建立平台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吹响了电商发展的集结号。记者在绵阳金循环公司看到,成千上万吨的废旧金属、再生资源在这里“变废为宝”,并通过金循环电子交易平台卖向了全世界。当前,这一平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资源交易平台。
为积极推动企业“触网”,绵阳在设立2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3000万元的投资基金,并积极拓宽电商融资渠道,充分用好7000万元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科技型中小电商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利用财政与银行建立的3亿元企业转贷资金,为电商企业新老贷款过渡期提供资金支持,吸引了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批知名电商企业纷纷来绵寻求合作,众多传统行业也纷纷转型“试水”电子商务。
围绕优势特色行业,绵阳重点在家电、旅游、酒类、农产品、生鲜食品、再生资源等领域,积极培育本土龙头电商企业。全市先后打造了科瑞“觅来”时尚购物为代表的综合型购物平台,以靓家宅配、乐居家居商城为代表的家居建材平台,以食哈哈、菜鸽子为代表的副食、生鲜类行业平台,以金循环、长虹新能源为代表的再生资源及新能源平台等,形成了较大的产业支撑和带动引领作用。目前,该市已拥有蜀农网、金循环、普网·药博园、智易家等本土重点电商平台企业54家。
在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中,绵阳统筹考虑了全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坚持建设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逐步建成了科创区电子商务基地、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涪城区千亿电商集聚区等十多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集聚区、专业楼宇(孵化器),形成了多头并进、错位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格局。通过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经过一年多布局,全市已建成9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10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全市农村电商网络已基本形成。
同时,为加快“抢滩”跨境电商产业和农村电商产业“新蓝海”,绵阳去年积极与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跨境电商(绵阳)产业研究推进中心”;启动了绵阳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将打造全川最优跨境电商生态圈;携手阿里巴巴,在科创区成立阿里巴巴跨境(绵阳)LBS服务中心。 (郑悦 任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