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市率先全国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1-22  发稿编辑:韩春梅

 

 11月21日上午,绵阳金华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一到办公室,便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登录市经信委网站。终于如愿以偿,在网上新发布的《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名单公示》附件中,王斌惊喜地找到了金华洋:“我们公司扎根绵阳科技城15年,4000万元产值中有80%是由军品贡献的,今天终于有了正式‘名分’!”

和金华洋一起取得“名分”的军民融合企业一共有238户,这是自2015年12月底《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我市首批通过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军民融合企业?国家和四川省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作为国家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军工基地,绵阳在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肩负着探索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重任。为了更好、更准、更快地区分军民融合企业,在省国防科工办的大力支持下,绵阳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在参考借鉴相关文献,广泛听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工企业的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论证、修改之后,《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顺利出台,并制定出10项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

据了解,这10项标准主要是根据绵阳军民融合的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自转、民企参军等四种模式,依据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形成的方式和方法来制定的认定标准。简单概括,就是除了“军转民”、“民参军”企业外,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推广目录的企业,从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的企业,都在军民融合企业的认定范围之中。

记者在市经信委网站上看到,这份由市经信委、财政局、科知局、科管委军民结合办最终联合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名单中,既有长虹、九洲这种产值和知名度在全省名列前茅的老牌国有军工企业,也有利尔化学、科莱电梯这种“军转民”的后起之秀,还有龙兴科技等一大批目前产量不大,但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的“民参军”企业。

市经信委(市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人分析说,首批通过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大多数分布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机械及冶金产业新材料、汽车、化工、环保等行业;从产值来看,238户首批获得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去年的销售收入近1200亿元,其中,百亿产值阵营里有长虹、九洲,产值过10亿元的有东材科技、利尔化学等企业,还有一批“亿元户”和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小而美”企业,正努力构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王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