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精准助力困难群众拔穷根摘穷帽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11-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财政资金是党委政府最直接、最重要的扶贫资源,能否精准落实到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关系到贫困群众的脱贫成效和长远生计。今年以来,按照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绵阳市财政局在足额安排脱贫攻坚财政资金的同时,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以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大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扶贫资金及涉农资金整体效应与使用效益?今年来,绵阳市财政部门代政府草拟《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为整合资金“松绑”,特别是注重涉农项目政策与绵阳十个脱贫专项实施计划及贫困村、脱贫户脱贫攻坚任务有效衔接,提升资金的集中度与使用效益,以最终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同时,加大财政与金融的互动,引导和撬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领域的投入,累计安排财政金融互动资金5000余万元,通过设立“住房建设贷款分险金”“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贷款分险金”“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产业发展周转金”和实施财政小额信贷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为提高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提供资金保障。

 在创新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机制上,绵阳市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的意见》精神,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根据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的类型,按照不同组织形式,对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分类进行股权量化,赋予农村贫困户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财产权及其收益权,拓宽因缺劳力、缺技术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探索新的路径。今年1-10月,财政安排资金1950万元,组织1459户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试点,实现优先持股816万元。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绵阳市财政局根据财政扶贫资金特点,制定了《关于构建全市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扶贫资金和脱贫任务的地区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并将评价和检查结果情况作为计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贫困地区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扶贫专项资金的重要考量因素。

  另据介绍,截至10月底,绵阳累计减贫36401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2016年计划退出的73个贫困村脱贫指标全部达标。( 任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