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天国 秦超
“尽管经济遭遇寒冬,作为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农信社勇于担当,支持产业发展坚持不抽贷、不压贷、不惜贷。”省联社绵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绵阳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生力军作用,围绕我市“项目年”、创新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宜居绵阳、壮大县域经济、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工作重点,抓住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加快全国小微企业信用社体系试验区建设,构建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等契机,大力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发挥农信产品“绵阳造”优势,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2016年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计划累计投放各类贷款500亿元,净增3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30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5%。
今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人行合意贷款和监管部门“四个不低于”目标,坚持“立小争优”市场定位,做好做实金融服务工作。
在“立小”上,结合做精“三农”金融、做大小微金融、做实民生金融、做优产业金融、做强电子金融等重点,做实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等,特别是支持好科技型小微企业。深入推进“惠农兴村”工程,扎实做好小额农贷评级、授信、建档等基础工作,与“卡贷通”、手机银行捆绑等,多渠道、多方式全力支持“三农”发展;积极推广小额农贷“四包”责任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大小额农贷市场。积极探索农村“三权”抵押和消费型信贷产品研发。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契机,用好用足用活扶贫支农再贷款。深化“扶微助小”工程,充分利用小微贷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注重客户三品三表三流(人品、产品、抵押品,水表、电表、税表,人流、物流、现金流),整合政府、工商、税务、民间社团、商会等外部资源,加强贷前尽职调查、风险控制,发挥好利率定价杠杆作用,积极探索开展“信用贷”产品。在产品、渠道等具体服务措施上加大重点发展产业金融支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当地发改、经信、工商、税务、科技局等部门,储备小微企业客户资源,择选出目标客户给予有效信贷支持。推进“融城旺社”工程。发挥农信社混业和深耕“三农”、聚焦“三城”的特色优势,利用机构网络优势,打造成为多渠道超级综合金融百货公司,实现物理渠道和保险、证券、理财、信托、投行和网络金融等机构的共享,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网点的全能化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在“争优”上,重点围绕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字品牌和优质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及重点工程项目,主动开展“拥政抱团”工程,以“科技城建设、美丽绵阳新村建设”和两个“一号工程”、全市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为契机,积极与发改委、经信委、科技、交通、农业、旅游等主管部门对接,筛选一批优质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拓展有效的信贷市场。
目前,省信用联社绵阳办事处通过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掀起旺季工作热潮,通过立体式宣传、创新金融产品、深化网点转型、强化渠道建设、转变获客方式,优化金融服务,努力壮大资金实力,积极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存款规模突破7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存贷款规模居于全市各家金融机构之首,实现了2016年良好开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