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瞄准“两新”产业 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8-27  发稿编辑:韩春梅

 

□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核心提示:举全市之力,绵阳把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分门别类地锁定一批优势项目、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优先发展。同时,对全市“两新”产业链条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通过龙头引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促进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是稳增长、促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战场。

面对尚未减缓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上半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2.72亿元,同比增长8.7%,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二位,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在这一“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背后,“平稳回暖”的工业经济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0.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4.5和2.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升2.4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积极向上的因素在不断积累。

A稳中向好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具“含金量”的支撑

 6月25日,作为我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的九洲集团,宣布启动九洲·北斗新时空现代物联网建设,以此借力“北斗+”,规模化地推进我省北斗导航产业应用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同日,由九洲集团发起设立的2000万元北斗新时空创新孵化基金正式启动,以此鼓励全国科研单位和个人参与北斗产业行业应用开发,进而拓展我国北斗应用创新空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信息服务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各个领域,正使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四川北斗卫星导航联盟理事长、九洲集团副总经理程旗表示,“眼下,北斗正日渐发挥其核心基础融合作用,与通信、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业等实现高度融合创新,这也是九洲提出‘北斗+’的核心意义之所在。”

  而瞄准这一国家大力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与基础性新兴产业,绵阳九洲目前已全面掌握精密测量、高动态、抗干扰、组合导航、完整性监测等10余项核心技术,获得以北斗卫星导航为核心的专利和著作权30余项,已形成产品涵盖芯片、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与之同时,面对国家通航产业所带来的万亿市场这一发展机遇,去年来,九洲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C919大型客机核心系统一级供应商。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以军民融合、创新内驱为指引的九洲集团今年上半年再度逆势上扬,实现销售回款超100亿元,增幅达8.18%。

  诚然,新的发展态势,需要新的发展势能。近年来,在改造提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绵阳还树立高端、创新、集群和融合的发展理念,根据我省所确立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路线图”及其自身产业优势,将北斗卫星导航、信息安全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航空和燃机、新一代显示技术等七大产业,作为锻造绵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组来自绵阳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绵阳传统产业34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85.3%。“与全省一样,传统产业的恢复性增长对工业贡献突出成为一大亮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绵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个工业的引领作用正日渐凸显。1-6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11亿元,增长16.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1%,占比进一步提高。

  而这当中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绵阳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全市1—6月完成工业投资173.85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170.79亿元,同比增长4.4%。这两大指标分别占年度任务的51.4%和53.3%,实现时间过半与任务过半。

  B 创客潮涌

  上半年平均每天诞生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新增入规企业25家,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哥创的不是业,是情怀!”

  如果不是眼见为实,谁也不会想到,这些一没钱、二没经验的“85后”、“90后”们在短短的三五年里,能在绵阳书写如此惊人的创业传奇——

  二维码的广泛应用是最近两年的事情,27岁的李涛大学毕业才三年,在绵阳科技城创业中心,他的微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1.5亿元,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开发二维码防伪标签;

  传统的家电维修网点分散、运作封闭,能不能借助互联网把家电企业、备件配发商和遍布大街小巷的维修点整合在一起呢?长虹公司员工王海鹏创建了国内首家家电维修垂直电商平台“百库”,一年就成交5000多万;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胡浩曾突发奇想:目前传统送餐都是使用电瓶车或走路,时间较长,消耗的人力也较大,能不能用无人机送外卖呢?瞄准这一“痛点”,今年5月,他和创业伙伴研制的采用数传控制技术“送餐无人机”调试成功,可承载5千克餐食,送餐半径2公里,引发国内多家投资者的关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绵阳这座曾经为共和国锻铸“两弹一星”的城市,承接着建设国家科技城的使命,充分释放比照执行中关村先行先试等政策红利,努力让“众”与“创”的有机结合成为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的重要任务、鲜明特质和核心内涵。

  目前,绵阳已建成科技城创新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38个,总面积达到74万平方米,并构建起了“创业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同时通过实施“涌泉计划”,针对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从“点子”到“项目”、从“金苗”到“卓越”,出台33条“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涵盖创新创业从“创意萌芽”到“蓄势培育”再到“稳定成熟”各阶段资助政策与创业帮扶的全覆盖。

  一个创新创业的高地,其必然亦是一个人才荟萃的高地。此间,绵阳出台“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对于携带项目来绵创新创业的人才,最高可给予团队500万元、个人100万元奖励,并提供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20万元岗位津贴。仅去年年底,绵阳就一次性拿出6650.5万元资助科技创新平台和创业团队,个体最高资助额达200万元。

  特别是为助力大学生们梦圆创业,绵阳在“量身定制”的“十有”(创业创新有扶持、外来创业有住房、初创企业有场地、注册登记有便利、创业贷款有担保、风险投资有补偿、税收贡献有奖励、专利转化有资助、技术创新有专项、优秀人才有重奖)服务之基础上,最近还拿出1000万元对到绵创新创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在绵购房给予补贴。

  “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好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去年,绵阳全市新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2684家,占全省近1/3;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62家,平均每天诞生8家,其中新入规企业25家,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如火如荼。

  C 一号工程

  举全市之力,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与培育,作为绵阳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和“第一要务”,进一步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增速提挡、结构优化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 

  8月26日,在绵阳高新区川汽绵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线上一片忙碌,一台台的野马T70EV新能源汽车从这里欢快地奔向全国市场。

  “特别是在以科技引领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上,企业引进了韩国Dpeco(迪佩克)株式会社的新车型开发技术团队、英国米拉公司的新车型NVH和底盘调校团队,聘请日本资深专家担纲总工程师,同时与清华大学汽车学院达成共建四川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协议,以此在整车开发同步工程、整车品质培育、新车零部件开发、车辆驾驶舒适性和企业管理体系等方面面向全球寻求一流技术引进与合作”。基地负责人何茂华告诉记者:“目前,川汽绵阳新能源生产基地已经有了不输于中外合资汽车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这是绵阳在打造全省第二大汽车产业城的一个缩影。在宝马N20发动机在绵阳正式达产的同时,绵阳还抢抓国家和我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机遇,先后引进中国高新汽车产业园、天津力神锂电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迅速进入并壮大整车、电池、电控等高端产业环节。绵阳市经信委相关领导告诉记者,绵阳计划用3—5年时间,将绵阳建设成为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整车制造与体验、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和国家级工程技术实验与检测中心为一体的国家新能源汽车研究与产业发展基地,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

  经济新常态,既是一个传统增长稳态向新的增长稳态转换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结构重构与发展动力重塑的过程。面对当下我国制造业的增速下行的压力与史上最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纲要》,绵阳近些日子在充分调研与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一把手抓引进,一把手抓培育,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和“第一要务”,举全市之力,打一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的攻坚战,实现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总量、产业比重和投资规模的迅速提升,以产业的率先突破助推绵阳在全省率先实现次极突破。

  以此为向,在8月20日的绵阳市委全委会上,绵阳提出将分门别类地锁定一批优势项目、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与全球化眼光,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通过龙头的引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促进产业的协同与集聚,促进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时,抓好现有企业特别是71户4亿元以上企业的培育,加快把长虹、九洲培育成1000亿企业和200亿级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跨上百亿级企业方阵,从而形成业态高端、梯次衔接的现代企业集群。

  “这一科学研判与发展方略,既是顺应当下我国制造业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示范区和军民融合发展改革实验区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促进绵阳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科学之举。”在前往绵阳科技城的采访中,绵阳市经信委有关人士如是告诉记者!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