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泰国总理英拉共同参观了中国高速铁路展。李克强对英拉说,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中国总理亲自“推介”中国高铁技术,不仅将有力地促进中泰铁路合作,而且将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建设。
李克强11日在泰国国会发表了题为《让中泰友好之花结出新硕果》的演讲,其中谈到加强中泰铁路设施建设合作。李克强在演讲时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增进睦邻友好的纽带,可以成为中泰友好合作新亮点。中国已经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泰国推进铁路建设,有利于物流畅通,经济繁荣。两国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潜力巨大,中方对此持积极态度。
李克强说,希望中泰双方早日启动实质性合作。中方未来还将与泰方一道,积极开展电力、电网、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实施好水利建设项目。
推动海上共同开发实现“零”突破
中国与文莱10月11日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加强海上合作,推动共同开发。此举是探索解决南海问题的务实途径,实现了互利共赢“零”的突破,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南海主权权益问题背景复杂,在和平解决争议前,有关争议国应积极推进共同开发。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扩大到南沙争议问题。但近年来,少数国家一方面要求中方遵循《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关精神行事,另一方面却积极拉拢区域外大国插手南海局势,私下大肆掠夺南海油气资源,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权益。
与少数国家的恶意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文莱期间,两国的共同决定在不影响各方主权和海洋权益基本立场前提下,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落到了实处,实现政治上管控矛盾、经济上共赢“零”的突破,体现了中方致力于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的善意和诚意。
南海共同开发对于地区和平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没有和平,经济繁荣便无从谈起。中国与东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近十年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3.6%,目前已达4000亿美元;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3.4倍。而在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地区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和妥善处理南海主权争端的不懈努力。
宁静的南海是各国之福,南海起波澜对谁都不利。李克强总理推动南海共同开发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树立了新的标杆。有关国家应秉着通过对话协商、实现互利共赢的精神,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让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据新华社)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