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5月下旬,央行的货币政策似乎又进入了雾里看花的状态——先紧后松。央行到底是要收紧货币还是要放松的争论再起。笔者却认为两种都不太可能。
先说收紧的可能性。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急速突破6.20之后屡创新高,而这样的情景我们已经见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原因就是套利“热钱”在作用。因此,如果央行再往紧收缩货币政策,无疑是为国际投机资本套取中国的利差和汇差创造了绝妙的市场条件。
同样的,中国未来也不可能再次出现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价的上涨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太明显的CPI上升,大部分宏观数据也还是令人着急,这说明货币宽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已经越来越不明显。所以现在不是央行不想放,而是实施宽松之后没有预期的效果,反而推高了房价和加大通胀的隐忧。
目前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定向放水”,会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把水放到对实体经济有用的地方,具体就是与城镇化和经济转型相关的领域去。前者最主要还是基建和房地产,未来会加入更多的消费需求,而经济转型则比较广泛而细致。说白了: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央行货币政策影响,还是利好房地产行业。至于工业需求起不起得来、股市涨不涨得上去,还需要更多的信号来论证。(中国经济信息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