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将付诸实施.新法在将私募基金纳入调整范围、完善公募基金治理结构、增加规范基金服务机构内容等方面着力甚多,有望进一步从制度角度为行业发展打开空间。
9年前的6月1日,《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行。这九年间,公募基金从112只扩张到1307只,基金资产净值从2580.26亿元扩容至29177.95亿元,数量与规模均增长10倍有余。但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的爆发式增长、老鼠仓的屡禁不止等开始呼唤新基金法填补监管空缺。
从2009年3月基金法修改列入当年国务院立法计划到今天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可以预见整个基金行业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一系列重大变化指日可待。
公私募有望合二为一
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规范运作的法制化轨道,防范非法集资、欺诈客户、挪用资产、不正当竞争等风险,保证其运作应有的动力和活力,并在投资主体地位和合理配置税负等方面做出特殊安排。
市场认为,新《基金法》将私募纳入监管,名为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实为私募基金的机构适用相同监管标准。这意味着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被合法化。
“未来可能就没有公私募之分了”,相关分析人士指出,“私募的规范定位,对整个行业来讲,竞争会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平台也会更加规范”。未来,基金公司只有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发展壮大。
股权激励留人才
新《基金法》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明确鼓励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且5%以下股权变更不需要审批。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严重,股权激励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这一政策的放松使得选择激励的方式更加多样。具体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在小公司较为容易,在大型基金公司实施起来则较为艰难。
从业人员可以炒股
新《基金法》放开对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的限制,只需要报备,即可进行股票投资。这让市场开始担忧“老鼠仓”死灰复燃。
对此,新规同时加大了基金持有人的保护力度。比如针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召集难度大、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新法引入二次召集持有人大会制度。
证监会投保局也表示,放开会增加基金行业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行业空气的净化,巩固基金公司在市场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降低“老鼠仓”行为发生的概率。
差异化发展加速
新规带来的挑战也让基金公司们感到迷茫。新《基金法》专门单列了“非公开募集基金”,这意味着未来基金公司不仅仅在二级市场进行证券投资,还可以在专户上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和信托一样,基金公司将进入混业经营时代。
然而,私募也将进入公募领域分“羹”,使得公募基金公司的生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目前基金业很大一个挑战就是产品同质化日益突出。监管的放松将使得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市场化,“基金公司牌照已经不稀缺了,门槛降低也使得生存更加艰难。目前能够获得生存的法宝就是特色经营,走自己的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基金合并打开创新空间
众多小基金和FOF良莠不齐,新《基金法》细化了基金转换运作方式或合并的程序,这意味着,小基金可以“关停并转”,FOF(基金中的基金)成为公募基金中的一员。
维持小基金成本很高,而合并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管理。这也为基金合并和产品设计打开了创新空间,为基金公司形成了一个新的创新点和规模增长点。有人士分析称,FOF在对国内大型基金公司更有吸引力。
上市并不遥远
2月26日,监管层首次表露了对基金公司上市的正面态度,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符合条件的财富管理机构上市。而新《基金法》明确允许基金管理公司采用股份制,并且取消了对持股5%以下股东的行政审批,被市场解读为给基金管理公司上市预留了空间。
通过上市,基金公司可以获得融资以发展更多的新业务,未来的股权激励也会有实质性的意义。基金公司上市或许并不遥远。(董华 王瑞)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