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立斗争到协同作战
机器生产力时代,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对立斗争的简单化决策方法。人与人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斗争与反斗争,压制与反压制,控制与反控制的思想方法使人类社会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在经济学领域,人们长期游离在凯恩斯主义和达尔文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权威主义的两元悖论之中,没有任何体系创新,也越来越找不到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社会难题的出口。
信息生产力时代,人们遇到的诸多问题已经不可能在牛顿力学的单一因果链的思维平台上获得满意的答案。人们经历了集中还是分散、权威还是自由、政府还是市场两种对立思想体系的长期摩擦以后,开始寻求超越工业时代二元哲学思维模式,用多维模型、统筹兼顾方法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多元协同关系。
如果说农业社会是以物料为主导的无组织化社会形态,工业社会是以能量为主导的被组织化社会形态,那么信息社会不是被组织化社会形态的继续,也不是自组织或无组织形态的复归,而是一种新型互组织形态。
一个报告厅有几千人随意鼓掌,在一片杂乱无章的掌声中过不了一两分钟就会形成有节奏的规律性掌声,这就是著名的尼葛洛庞帝互组织试验。该试验告诉我们,虽然现代社会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存在,甚至在计算机网络里仍有大量有害的信息,但是随着信息越来越透明,协同自律能力会大大增强并很快消灭少数不协调的声音,将它们淹没在共振的旋律之中。如果这种多元协同的互组织思想能够在后现代认识论中立足的话,那么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大到中东战争、中到经济危机、小到企业竞争和人际关系,都可以找到根本解决的线索与方案。
几百年来,工业文明把人们带进了个人理性的误区,许多学者把现实社会的恶性竞争、弱肉强食、贫富悬殊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他们信奉利己行为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福利增长。
从单纯追求利润到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交易、交往频次快速增长。人们逐渐发现,在交往中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不是双赢而是皆输!人类生产的根本目的也不是攫取利润,而是提高生活质量。除了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外,还需要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它们都直接影响人的生存质量。如果说人类要满足基本物质条件尚要靠利己动机来推动,那么满足交流与尊重需求要靠平等互动的力量,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则要靠牺牲精神。而个人利益最大化、占有欲无限膨胀、损人利己、贪得无厌不过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插曲。有人将高层需求理解为个人长远利益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沽名钓誉),这种简单化的理解是对人类“天下为公”理想共识的亵渎。
理论前沿也从两个方面支持回归平等互利的经济伦理。一是著名的“纳什均衡”,二是艾克斯罗德的“合作进化”模型。约翰·纳什用数学方法证明利己主义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肯定是进入“皆输”的陷阱。后来他又在“三人演化合作博弈研究”中进一步证明,“如果交互的生物体或人类被假定为仅有自私、非合作的动机时,合作行为的自然演化是完全不可能的。真实的人类行为显然是由一些复杂并且促进彼此之间合作的本能来引导的”。
艾克斯罗德用计算机建立合作进化论模型证明,人们经过上千次重复博弈发现,无条件利他主义者和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者都很快被淘汰;阴谋诡计者一度获得最多繁衍机会,但最后也被淘汰出局;只有平等合作者才能获得长远生存和繁衍的机会。遗憾的是现实的人类交往和经济交易不可能一对一重复上千次,因此,该模型在现实社会不能得到全面验证。
信息生产力的快速渗透使社会变得越来越透明,在地球村内,所有交易交往行为都要展示在阳光之下,谁好谁孬,社会自有公论。经济主体之间的非合作对抗性竞争不再像工业社会那样有效,人类将进入一个“自己活也要别人活”的闭环系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发现,遵循平等合作规则要比通过欺诈获得少数几次不义之财更有利。一个新的经济机理正在形成,那就是“只有为别人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自身的合理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将实现高度统一。
有学者在欧洲一个小镇观察车辆通过一座小桥的情况,桥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辆汽车。尽管队伍排得很长,但由于视野开阔,总是一边通过三四辆以后,另一边再通过三四辆,没有警察也不用信号灯,秩序很好。它进一步证明,只要信息足够透明,人们会自觉遵循公共理性规则行事,因为人们既不愿做专门利人的圣人,也不愿做损人利己的恶人,多数人还是愿做与他人平等相待的凡人。
我们并不知道人类未来能不能进入一种理想的以“利他”行为主导的君子国社会,但可以预见的是,人类正在摆脱利己主义的个人理性市场经济,进入一个以平等、合作、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公共理性市场经济阶段。因为信息网络创造了透明、平等、合作的刚性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唯利是图者越来越没有市场,损人利己者会更快得到报复,只有诚信的平等交易者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人们不能脱离他们所在的时代,但每个时代都需要一批站在前列的人。(中国信息化)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