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2月上线的四川省司法厅官方微博,已有粉丝28万余人,发布微博5570条,提供了300多次法律服务。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在鄂尔多斯的百名川籍农民工通过微博讨薪的事件,事情最终得到解决。这一成功讨薪的案例表明,微博由于其传播快、影响力大的特点,正成为农民工新的维权方式。
12月6日,广元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官方微博转发一则消息,称 “11月28日,广元农民工崔登明和百名川籍工友在微博上实名求助,反映在鄂尔多斯务工期间被拖欠工资370多万。此事经过网友发酵、传播,四川司法、法律援助中心帮助跨省讨薪,一年多的讨薪历程终于告一段落。感谢微博!”至此,189名川籍农民工鄂尔多斯讨薪一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拿到工资的农民工踏上了回家路。
“新媒体介入后的这起成功维权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思索。”12月6日,省总工会、省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微博作为新媒体,在维权过程中,因为关注度高、过程透明、便于监督,有利于更快推动维权进程,“但这仅仅是法律援助渠道中的一种,其他类似来电来信来访等传统渠道也是畅通的,农民工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维权。”
岁末年初,各地又开始上演各种形式的农民工讨薪事件,农民工如何才能更好维权,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微博讨薪,数量虽少却是新趋势
四川省司法厅官方微博有28万粉丝,近来每天新增1500粉丝。通过网络收到的讨薪投诉,厅领导一般会当天回复。
12月5日,在省司法厅的一间办公室里,网络管理员李璐正在处理刚刚在网上收到的一则农民工讨薪投诉。“是四川、江苏、安徽等地的近200名农民工集体讨薪的投诉。”李璐说,按照网络舆情的处理程序,他会立刻把投诉上报对外新闻宣传中心,再经厅领导审批后回复,“一般都是当天回复。”
记者随后登录省司法厅官方微博“四川司法”,看到该微博开设了“法制动态”、“以案说法”、“地方法制”、“法律援助在行动”等栏目。目前,微博有粉丝28万余人,发布微博5570条。“川籍农民工鄂尔多斯讨薪事件后,官方微博每天新增约1500多名粉丝,比以前多了50%左右。”李璐说,通过官方微博畅通了与网民的沟通渠道,加强了政府部门与群众的联系,“司法厅开通微博至今,已提供了300多次法律服务,对崔登明的援助仅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2日,四川省司法厅官方微博正式在新浪微博上线,10月16日,四川司法政务微博发布厅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率先上线,发布厅内还集结了130多个司法部门、法律援助中心的微博。“现在是网络时代,法律宣传也要迎合群众的生活特点,利用网络聚集人气,扩大覆盖面。”李璐说,群众如果遇到法律难题,都可以向微博“四川司法”求助。
据统计,今年1—11月,全省法律援助部门共受理案件42000余件,其中涉及农民工维权的有上万件,而涉及欠薪追讨的有4000多件。“这些案件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常规的维权渠道反映的。”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贵文说,群众通常都是通过来信、来电或来访寻求法律援助,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的是极少数,“虽然少,但因为传播速度快,加之很多投诉案件涉及人员多、金额大,很容易成为焦点。”
“微博维权属于新生事物,虽然只占我们受理投诉总量很少的份额,却也反映了当下维权的一个趋势。”刘贵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微博的传播率高、影响力大、办案过程透明易监督,利用微博进行普法宣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鄂尔多斯讨薪的成功案例后,在微博上进行投诉和维权的将会越来越多。”
传统渠道,大致有4成案件维权成功
传统的维权渠道非常畅通,办理案件数量也逐年增加。但大多案件需走诉讼程序,面临程序复杂、耗时长等情况。
刘贵文坦言,利用微博这样的新媒体维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就全省而言,除省厅和达州、广元、绵阳、乐山、成都等司法部门在使用和关注微博,大部分的市州和县区司法部门对微博还有一个认识、熟悉的过程。
“其实,传统的维权渠道非常畅通,办理案件数量也逐年增加。”刘贵文说,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后,由法律援助中心派出专职律师出面协商解决成功的,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4;如果协商不能解决,法律援助部门可能会根据案件情况,寻求劳动监察、建设部门等部门的行政支持,“但这类情况的维权成功率更低,除了影响较大的团体性案件,一般都不能成功。”
以上两种情况,一般只有4成案件可以维权成功。刘贵文说,大多数案件,最后还是走了诉讼程序,但程序复杂、耗时长,“往往在诉讼中,农民工又通过媒体、微博求助。”
“吉林省白山市农民工讨薪案,就是通过诉讼维权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案目前正等待二审宣判。”刘贵文说,2010年3月,家住泸州市纳溪区的农民工江平、陈忠明等12人到纳溪区法律援助中心,代表纳溪近400名农民工为讨薪请求法律援助。由此,开始了两年多的诉讼维权之路。由于该案系跨省维权案件,涉及民工数量庞大,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省司法厅将该案列为省、市、区三级法律援助机构联办、督办案件,并由省法律援助中心率队,成立工作组专门办理。
“不论是微博投诉,还是传统途径投诉,所有的维权渠道都是畅通的。”刘贵文说,今年1—11月,全省各级法律援助部门共计受理各项法律咨询、投诉37万人次,大部分来自于传统渠道,为了适应通过包括微博在内的新媒体维权,司法、法援部门正积极探索,“比如达州市下属的区市县法援部门,全部开通了微博,形成了一个微博圈子。”
讨薪维权,哪一种机制最有效?
需要各级政府注重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农民工也需增强维权意识。我省要求建筑企业必须缴纳保障金,建立跨省法律援助机制等,都是良策。
年关将至,各地农民工讨薪事件预计会陆续增多。“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农民工讨薪事件。根据经济规律,工资支付有时间差,一定时间段的欠薪不可避免。”省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晓林说,加之经营有风险,局部欠薪、特别是建筑行业欠薪,需要更多的法律、政策约束。
“鄂尔多斯讨薪事件带给我们一些经验,其中,劳务公司、开发商和建筑商三方的债权债务清楚、欠薪金额没有争议,是快速维权的基础。”王晓林说,从这个事件看,农民工外出打工,首先要有较强的个人维权意识,要签订劳务合同,并及时结算工资。此外,对打工的主体一定要搞清楚,“这样便于在出现问题后维权。”
“相比于前几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少了很多。”王晓林说,这得益于各级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也得益于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之建筑行业在开工之前,我省要求企业都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障金,“一旦企业资金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就会启动应急程序,按程序动用保障金用于支付农民工的工资。”
同时,王晓林建议,涉及到农民工维权的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应该通力合作。省法律援助中心早在2005年,就与广东、河南、浙江、江苏等10个川籍农民工务工大省签订了城际合作协议,建立跨省法律援助机制,“为家乡人提供坚强后盾。”
“此外,对农民工进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势在必行。”王晓林说,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劳动者缺乏法律知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该如何维权,纠纷发生后,通常采用较为极端的方式维权。只有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让劳动者增强自身维权意识,才能避免“跳楼讨薪”、“爬塔讨薪”、“跪拜讨薪”等发生。
作为农民工的“娘家人”,四川省总工会在帮助农民工欠薪追讨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机制。“除了城际合作外,每天的网络舆情收集让工会第一时间得知农民工的维权需求。”省总工会副主席纪小玲说,省总工会有专人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和处置,通常都是第一时间通知属地工会介入。“但网上信息多而杂,甄别真假目前是难点。”纪小玲说,往往核实一个信息就要耗去大量时间,她建议,农民工在维权时,应尽量清楚地提供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对于年底可能出现的农民工讨薪事件增加的情况,纪小玲透露,总工会已经接到省政府的通知,将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在12月中旬开展年底农民工欠薪清欠专项行动,“主要对省内几个劳动力输出大市的农民工欠薪问题进行督察、监督。”(人民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