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一轮加杠杆趋势。在上一轮加杠杆化过后,高杠杆率已经积聚了较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中国经济面临的去杠杆化压力骤然加大。
相关研究显示,2008-2010年,中国全社会杠杆率上升了30个百分点,这其中居民杠杆率贡献了10个百分点,占到近三成,而这其中又主要是房地产信贷推动的。上一轮财政刺激计划以及信贷宽松也都推升了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政府债务快速膨胀,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铁道部负债,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2010年总负债规模是28万亿,相当于当年GDP的67%,已超60%安全区间。
当前,令人担忧的是,在“保增长”背景下,一时间地方政府通过表外贷款、企业债券、银行间债务融资等形式“加杠杆”的态势有再度卷土重来之势。而一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一个台阶,政府偿债能力不足以及债务隐患就会逐步显现出来。
除宏观杠杆率升高外,企业部门杠杆率也处于历史高位。数据显示,二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负债率达59.9%,较2007年四季度上升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和亏损面扩大的压力也导致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严重、账款构成比例上升、账款周转率下降等风险开始显露。
债务的本质是对信用的过度透支,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给我们最大的警讯就是高杠杆率所引发的信用危机与金融风险。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公共债务整体激增,由于银行业清理不良资产需要6-7年时间,加上公共债务的清理,发达国家将面临所谓的“债务十年”,不得不经历漫长而痛苦的杠杆收缩和去杠杆化过程,经济也由此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从源头上控制中国经济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实施宏观审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降低投资冲动对于抑制资产泡沫,加快企业和产业转型,清理各类不良资产,防控和规避经济金融风险变得尤为重要。(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