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四川省贯彻党的十八大即将启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1-21  发稿编辑:景秀丽

 

11月19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农田水利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推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问题来解决,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措施保障,提高建管水平,为农业再夺丰收、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分会场出席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从去年9月至今,四川省切实突出农耕区“全域灌溉”,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面”核心目标,谋发展、抓规划、强投入、重改革,水利建设力度空前,已完成水利年度投资158.2亿元,同比增长12.3%。2013年水利项目将再完成投资115亿元,基本建起覆盖镇乡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其中:水利财政年度投入近百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劳动工日4.8亿个,同比增长12.5%。新增灌面180.5万亩、节水灌面195.2万亩,同比增长16.2%、18.7%;化解饮水不安全问题354.8万人,治理水土流失2079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300座,修复水毁设施4.1万处。21个市(地州)相继编制完成了“十二五”农田水利示范片建设规划。各地将水利工作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示范片、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整合涉农涉水涉建资金118亿元,连片推进。连片打造的安宁河谷、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和省级新农村“四大示范片”近270万亩。近五年来累计完成农田水利投入1999.7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水利累计投入982亿元,投劳26.78亿个,年平均4.46亿个,占全国年均水平10%以上,投入规模创历史新高。

在即将来临的2013年,四川省将以构建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天府”为着力点,按照“抓大强小,以片带面”的思路,推进骨干水利建设。在已开建亭子口、小井沟水利枢纽,毗河供水一期、武引二期灌区、九龙水库等12座大中型水利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好红鱼洞、龙塘、二郎庙、白岩滩、倒流河、马鞍山、龚家堰、梅子箐、三仙湖、八角、新坝等大中型水库工程进度,加快推进其余2座重点工程,确保年底前全面开工;全力攻坚大竹河、黄桷坝等30余处在建骨干项目,组织好大桥灌区二期、亭子口灌区一期、武引蓬船灌区,以及李家岩、米市、土溪口、固军、石峡子等水库项目的开建准备,切实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工程性、季节性、污染性缺水矛盾。同时,抓紧抓好防洪减灾,保障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大力实施并完成现有的1893座病险水库以及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强化渠江、沱江、涪江等“六江一干”以及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完成县市区级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建设,着力构建县乡两级基层水务防洪治旱体系。力争明年解决33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今冬明春完成554座重点小(二)型和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认真实施好第二、三、四批81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44个县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在10个全域灌溉试点县市区的基础上,增加60个全域灌溉建设带动县。合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实施“清水工程”,强化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超前防治,扩大全省清净湖泊、湿地和森林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产养殖等各项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营造依法治水、科学管水的水事环境,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环境责任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水资源水环境的良好风气,努力走向“美丽中国”、“美丽天府”生态文明新时代。

当前,正值各地大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再创四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业绩,四川省政府准备在近期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推进会,从而掀起全省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