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又能跑又能跳的娃娃就是我们的航航!”今年4月,来自北川农村的3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宇航,在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接受了免费康复治疗,终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跑跑跳跳了。在绵阳,像小航航这样得到社会救助的人越来越多,一张牢不可破的城乡社会救助网为他们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把临时生活救助、物价上涨补贴等社会救助制度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我市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及救助办理的程序,并按辖区内人口不低于1元的标准,将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建立了临时生活救助基金。同时,将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纳入了救助范围。
全面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我市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以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以及领取国家助学金的家庭困难大中专在校学生等低收入群众为对象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为缓解城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积极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游仙、盐亭纳入省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县区。
今年,我市还将完成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完善和落实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同时,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建设,力争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梁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