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灵山乡民意村在农村小微型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突出水源治理、水系网格、农村改土、庭院环境、巴山新居同生态渔业发展的互动建设、协调统筹,取得了水利渔业新村的显著成果。
灵山乡民意村位于平昌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幅员7.4平方公里,有13个农业合作社,717户3165人,现有耕地2714亩。平昌县委、县政府在打造“水利新村”、实行“产村融合”的过程中,突出现代农业、现代水利的理念,保障“产村一体、园村相融、文明环境”等工作主题,以中央小农水建设为依托,强化水源治理,水系建设,坚持以水产、水果作为当地的主导特色产业,整体打造出了水利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了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彻底改善,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
现目前,民意村通过深化农田水利,落实山水田林路房综合治理,并依托龙泉水库小二型灌溉水源,已新建及整治山平塘22口,新建渠道67.5公里,新建蓄水池13口,新建鱼塘9口142亩,建囤水田330亩。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新增及恢复水方36.3万方,新增及恢复灌面1130亩,新建村道公路13.4公里;庭园改土工程建设标准农田500亩,新建巴山新居聚居点3个共526户。在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通过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强化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改革,将工程产权转移给受益农户,实行民决民建民管,用水户协会向村委会提出建设方案,村委组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议,按照水工程投资额,保障国家补助不足部分由受益群众按受益多少进行筹资投劳分配,协会组织受益群众自主申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
目前,该村已完成涉水涉农投资2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资金342万元,整合饮水、水保、新村建设、交通、城乡环境等项目资金1850万元,带动业主及农民投入708万元,已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水利的发展条件,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通过及时组建“民意村鱼太养殖协会”,共发展生态养鱼610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养殖150亩,主体养殖以四大家鱼和甲鱼、大口鲶、黄颡鱼、泥鳅、牛蛙等特色水产品为主。同时,还引进了胜果生态农业“爱源38号”350亩,带动农户建庭院果园0.5亩。引入广东温氏集团建设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户平有1人到小区务工。通过兴办产业,村民年收入由过去的11000元增加到40000元以上。而且,结合有利的水环境,创办“农家乐”旅游示范户5户。完善便民、学校、卫生、书屋、调解、超市等3处公共服务中心,让农民兄弟姐妹享受到了城市般的服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